人们近来的记忆中,中国并非头一回让全世界艳羡。当多数大型经济体要么仍身陷衰退之中,要么才略有复苏之际,中国已在火速前进。
目前,没多少人会怀疑,今年中国政府将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8%的目标——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中国GDP数据的准确性仍存在很大问题。
中国经济惊人的回升,是成功实施一项刺激计划所致。去年中国出台了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的方案,成为头条新闻。
然而,此项刺激方案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府勒令国有银行大力投放信贷。今年前8个月,银行投放的人民币贷款增长了164%。
最新发布的8月份数据显示,经济复苏步伐正在加快。其中,工业产出较去年同期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扩大33%。
然而,在一片乐观之中,人们对于复苏能否持续却存在很大疑问。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将很难恢复到过去20年间9%-10%的增长水平。
眼前的威胁是骤然撤消政府刺激措施。政府不太可能继续任由信贷如此快速地增长。
不过,中国领导人在近期的声明中明确表示,他们认为没有理由过早撤消刺激措施。
中国央行在最新的季度报告中表示,目前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复苏的根基尚不稳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继续持谨慎论调,警告不要“盲目乐观”。
一些观察家开始担心通胀问题。假如发生通胀,明年政策可能需要骤然收紧。
货币供应迅速增长、股市大涨,以及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飙升,引发了这样的担忧:大量注入流动性之举,已催生出一系列泡沫。
不过,目前股市仍远低于2007年底的峰值水平。
还有一些人提出,中国可能面临相反的问题:持续的通缩。刺激计划主要涉及基础设施项目的公共投资。
但风险在于,这些投资可能加剧钢铁、水泥、铝和化学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的一大风险是,过剩的产能可能流向出口,这将削弱其他地区的增长,加剧贸易紧张形式。
不过,从目前来看,中国贸易似乎正在回归平衡,向着一种更可持续的局面转变。
今年进出口双双下降,但出口的降幅更大。经济学家据此预测,今年经常项目盈余占GDP的比率,将从去年的近10%降至5%左右。
在中期内,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只有找到新的增长引擎,替代明显转弱的出口,中国才有望恢复到接近双位数的增长水平。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Roach)表示:“当前趋势不可持续,尽管中国经济在第三、第四季度有可能扩张。真正的考验将是明年。届时就会清楚地看到,美国消费者引领的外部需求存在很大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直在讨论必须从依赖出口和投资转向依赖消费,但从未推出必要的措施。
人民币升值会有助于推动内需,但政府迄今的举措一直与此相反。其它办法包括加大金融业开放力度,以促进竞争;以及打破服务行业的垄断局面。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9月初表示,有关扩大私人经济作用的20项政策提议已提交国务院。
媒体猜测,这些提议包括容许保险、医疗和教育行业引进更多私人投资,以及为私营银行的运作打开绿灯。
中国经济的活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政策能否得到贯彻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