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周小川15日晚间在一个讲座中透露,9月份物价指数(CPI)同比增幅将仍然是负值,但环比已经开始转正。据记者了解,9月份CPI的同比降幅将较8月份继续收窄,8月份CPI同比下降1.2%,环比上升0.5%。
在谈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问题时,周小川表示,中国过去很少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便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采取的还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由于中国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本身增长的冲动就很大,所以总体的货币取向更宜适当偏紧。但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中国自2007年开始的通胀状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周小川还特别强调,央行在金融危机和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对社会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引导有所不同。但央行非常重视现代经济社会中,广大公众对通胀预期、对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的反应。因此,央行很注重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如每次货币政策的调控都会公告并且进行解释,让大家能够看清楚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方式,以便让公众有一个正确的预期。
“同时我们还抱着这样一个态度,不见得央行的看法就比社会公众和经济学家的更正确,在沟通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会发现我们的一些偏差,这是一个很好的反馈。”周小川表示。
周小川: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重视通胀预期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5日表示,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高度重视通胀预期的影响,但应对危机与在正常情况下对通胀预期的引导应有所不同。他还表示,与碳减排相关的减排融资潜力巨大,未来将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活动之一。
周小川是在北京大学资本市场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他指出,央行历来很少采用宽松型货币政策,如果没有国际金融危机,不会有今天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央行非常重视公众通胀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是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央银行在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正常情况下对通胀预期的引导有所不同,要有时间段的掌握。”他说。
周小川表示,以2006年我国年碳排放量60亿吨计算,碳排放交易将为金融市场每年带来数百亿至千亿欧元的资金活动。
“减排融资可能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市场,可能成为与金融、电讯、石油化工同样重要的部门。”周小川说。
他还表示,今后我国的国际收支变动、贸易摩擦、汇率问题可能会和碳市场的活动高度联系起来,碳排放市场上的活动也可能成为发达国家与我国在上述问题上产生争端的一个由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