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进入10月,银行信贷环境也“秋意”十足。
其一,是银行的信贷总量控制。近日,中行某分行人士透露,目前总行的态度明确,不得突破年初制定的新增计划。一位建行省分行人士称,进入三季度后,总行对信贷投放实行按月控制。
其二,是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收紧。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表示,“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这6个行业作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
而一位地方银行监管人士称,商业银行内部早已经开始对多个行业发出调控令。不仅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要求更为精细和严格,而且将控制范围扩大至房地产、城投企业等。一家大型上市银行近日再度提高地方政府背景类贷款的门槛,注重项目本身的自偿能力。
“通过对不良反弹的案例分析,风险往往出现在那些受限行业,所以,我们认为,行业控制是很有必要的。”上述银行监管人士直言。
信贷总量控制
“现在很闲。”10月16日,一家中小银行授信审批人士告诉记者,出于控制信贷规模的考虑,该行在10月份基本停止了对公授信项目的审批。不过,到了11月份,因为要做项目储备,还会再忙一阵子。
一些大行控制总量的意图更为明显。
“进入三季度后,总行开始对信贷投放规模按月控制,目前还不清楚四季度总行授权的信贷额度多少。”10月15日,建行一位省分行人士透露,“但按照之前的惯例,四季度的信贷额度会很少,几乎就没有”。
中行某分行人士称,往年总行在年初会给出一个全年的贷款新增任务,然后,到9、10月份的时候,总行再下达一个调整后的任务指标。但今年的情况突变,直到10月份,该分行依然未收到总行的新任务。
这就意味着,该分行将不能突破年初制定的全年新增任务,只得依靠贷款到期腾出的空间来安排新的贷款投放计划;“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紧了一点”。
另一家大行省分行人士称,9月份,该行贷款出现负增长,乃是压缩票据资产所致;“对于信贷投放,总行基本是按季度控制”。
在控制总量的同时,信贷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个贷占比提升。
“建行9月份新增贷款440亿中,个贷贡献了大部分,大概有200多亿,公司类贷款占的比重并不多。”一位知情人士称。
信贷调控先行一步
10月15日,发改委再次公开警示产能过剩问题。
陈斌说,在不少领域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有的甚至还在加剧。
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这6个行业作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同时列出了电解铝、造船、大豆压榨等产能过剩矛盾比较突出的行业,希望引起各部门、各地区的重视。
实际上,商业银行对上述行业的调控早已暗中收紧。
“建行行业调控做的比较早,今年力度比去年大一些。上半年调控的重点是制造业,现在对焦炭行业、房地产行业贷款控制也比较严格;但并没有收到具体的成文性规定。”10月15日,前述建行某省分行人士称。
据这位建行人士介绍,正常情况下,行业授信政策一年发布一次,对每个行业会有一个风险限额;但也会随着宏观经济走势以及行业资产和利润的变化进行调整。目前,在信贷规模收紧的情况下,银行会主动收紧对产能过剩行业、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信贷,提高贷款门槛。如此一来,主导产业属于过剩和相对过剩行业的省份,其三、四季度的信贷投放受到很大影响。
山西便是一例。今年上半年,建行山西省分行发放了70多亿元贷款,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原计划在下半年继续投放贷款近70亿元。但三季度信贷收紧后,信贷额度一月一批,加上当地大客户大多为煤炭、钢铁、化工企业,均属于宏观调控的重点;所以,下半年的投放任务基本完不成。
调控行业精细化
“我们在最新下发的授信审批指引中,突出强调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当然所涉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发改委所提示的六大行业。”前述中小银行授信审批人士告诉记者。
他介绍,此番审批指引的变化较大,主要体现为“一消一长”。就项目而言,资本金比例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下调,此为消;但同时对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的要求,相对提高一些,此为“长”。
除审批指引之外,上述中小银行还通过风险提示来传达最新授信政策要求,最近一次的风险提示则是针对汽车行业。
一些大行对限制行业的调控更为精细化。
如此番被发改委列入重点关注的造船行业。在船舶业较为发达的江苏南通,当地多家银行反映,已实行名单管理。其中,建行要求名单的审核需直报总行,由总行来定。
而交行南通分行已从去年开始对造船企业进行梳理,采用卡片式管理,一户一个卡片,每个企业能够核定的授信额度,由省分行来确认,按照省分行核定的额度为限,如有新申报的授信,还需要省分行来核准。
虽然房地产业不在产能过剩之列,但多家银行对于开发贷款采取谨慎态度。主要表现为总量和比例控制,如有的银行要求今年的开发贷款增量不能超过去年的水平;行业占比方面,要求不超过10%,且也采取名单式单列管理。
前述地方银行监管人士透露,辖内的不良反弹案例显示,某银行客户所在行业为受限行业,但在授信申请时,公司选择了一家在行业可以达到银行准入门槛的关联企业,作为承贷主体,但最后出事的,恰恰就是受限行业;“所以,我们认为行业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政府背景类贷款再收紧
行业授信的精细化管理,还体现在政府背景类贷款上。
如某大行二级分行最近单独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比例控制,贷款行业占比不能超过12%。而该行此前对政府背景类贷款的行业控制是笼统的概念,包括四块,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储备、园区开发和交通运输。
另一家大型银行近期再度下发收紧政府背景类贷款的指令。该行内部人士透露,总体思路是进一步缩小客户范围,强调项目本身的自偿能力。
而去年底以来,这家大行对政府背景类贷款的授信政策,可谓渐次收紧。年初要求大力发展,仅仅一两个月后,开始设定门槛,如对县级平台企业的财力要求;“目前更加注重项目本身的自偿性,因为很多城建项目是公用项目,很难达到自偿,等于是把范围进一步缩小。”
实际上,政府背景类贷款的迅猛增长,已引发多个部门的密切关注。
此前,国土资源部等部委曾就土地储备贷款开展过专项调研。参与调研的人士透露,主要关注两大问题,其一,土地储备贷款的风险,其二,土地出让收入是否做到封闭使用。参与调研的人士直言,调研发现,正因为(土地出让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使得土地抵押效果弱化,土储贷款暗藏风险;而地方政府的占用方式是地方财政与各区县政府的土地往来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