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指数为从长协定价到浮动定价提供了一个基础,如果实现指数定价,每年拖沓的铁矿石长协谈判就不再需要了。”
昨天,在上海一家酒店的会议室里,英国环球钢讯(SteelBusinessBreifing)旗下的钢铁指数公司(TheSteelIndex)总裁史蒂文·兰达和他的同事们,热情地介绍着公司推出的铁矿石指数TSI,听众是众多来自各国的钢铁公司、铁矿石贸易公司、矿山公司以及投行的代表。
随着新年度铁矿石谈判大幕的逐渐拉开,意图改变传统铁矿石谈判机制的利益方们又开始活跃起来,不过,目标的实现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指数定价的模式,依然未被中国的钢铁企业尤其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所接受。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钢厂参与进口现货铁矿石市场的交易,铁矿石长协合同的定价机制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而一些咨询机构也看到了铁矿石现货市场越来越活跃带来的“商机”,开始推出一系列的铁矿石指数。
据CBN记者了解,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铁矿石指数有三种,分别是环球钢讯的TSI指数、金属导报(MetalBulletin)的MBIO指数、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
TSI指数目前主要统计两种铁矿石每天的价格变动趋势,品位分别为62%和58%的铁精粉,是到中国港口的CFR(到岸)价格,而长协价则主要谈判的是不包括海运费的FOB(离岸)价格。
一些机构,已经开始利用TSI等指数,开发出了铁矿石掉期合同结算产品,比如新加坡交易所。
“去年我们就开始研究铁矿石掉期结算,并与国内钢厂交流,主要可以利用交易进行套期保值来锁定未来的价格和成本,今年4月正式启动了这一交易,目前参与者已经接近100家。”新加坡交易所结算与商品部助理副总裁陈世亮昨天告诉CBN记者,参与交易的主要是一些贸易商、投行以及国内小型钢厂,从今年4月到9月,通过新加坡交易所进行铁矿石掉期交易的已有300多万吨。
不过,陈世亮也承认,300多万吨的交易量与全球几亿吨的铁矿石贸易量还相去甚远,不过他也认为,虽然长协机制怎么改目前还很难看清楚,但既然已经有人提出了现货和指数定价,就应该先对这些进行必要的了解。“虽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最终用户会越来越多地介入。”
直接参与铁矿石掉期合约的经纪行FreightInvestorService公司经纪人李萌昨天介绍,目前参与铁矿石掉期交易的主要有三类用户,矿山钢厂、各大贸易商和银行基金。“在欧洲主要是大部分银行,小部分矿山和贸易商,在中国国内有贸易商、钢厂和私募基金,甚至有个人投资者。”
全球最大的矿山企业必和必拓就是改变传统定价机制,推行指数定价的积极推动者。而必和必拓与客户今年签署的合同中,已经有部分实现了混合定价。
CBN记者从昨天的研讨会上了解到,渣打等银行也在准备向客户推荐铁矿石场外交易套保合约,而巴克莱银行已经开始做一些场外合约,客户主要是欧洲的贸易商和钢厂。
对于铁矿石的最大买家中国,目前却基本对指数定价和指数交易不感冒。在刚刚举行的青岛铁矿石国际会议上,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就重申,中国希望维持长协交易,甚至希望最终取消现货贸易。
“愿不愿意接受指数交易,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在其中占据主导权,如果像铁道部集中采购铁路设备一样,主动权肯定在我们这里,可铁矿石的采购不是这样,占据全球贸易量80%以上的三大矿山企业占据着主导权,他们甚至通过多租些船,就可以操控海运市场进而控制矿石市场。”一位参与研讨会的国内钢厂高层对记者坦陈。另外,中国的钢厂很难统一行动,一旦全部通过现货市场交易,也许一两个大钢厂下单,就能把本在低位的指数推上天。
不过,也有业内预计长协机制最终走向消亡,“现货价低就去现货市场买,长协价便宜了就执行长协,现在谁还愿意与中国的钢厂签长协呢?”一位矿山企业的参会代表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