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关注各类价格走势,注意管理好通胀预期
央行11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价格变化,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妥善处理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注意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金融可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
报告强调,下一阶段,央行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尽管外汇流动变化毫无疑问是央行货币政策的考量因素之一,但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尚属首次。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央行此时强调“外汇流动变化”的重要性并不奇怪。根据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9月份流入我国的资金明显增多。作为资金流出入的重要指标,当月新增外汇占款高达4068亿元,增加额创下年内新高。一般来说,外汇占款增加意味着货币投放流动性增加,会给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带来很大的影响。为对冲外汇占款增加带来的流动性,央行已于近期加大了资金回笼的力度。
外汇局人士不久前曾表示,下半年,我国涉外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上将趋于好转,外汇资金净流入可能增加。但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仍需时日,国内经济运行还面临较多困难,人民币也难以出现前些年强烈的升值预期,因此外资大量流入的内外部环境尚不具备。
此外,央行还提出,将逐步建立起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并纳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保持金融体系稳健,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据记者了解,宏观审慎管理也是央行早前提出的“市场化手段”之一,央行行长周小川对这种制度的解释是:“当经济周期发生异常变化或经济系统需要非常规的逆周期调整或特殊稳定手段时,可以考虑让负责整体金融稳定的部门发布季度景气与稳定系数,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可以使用该系数,乘以常规风险权重后得到新的风险权重。根据这个风险权重得出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其他控制标准(如内部评级法)可以反映整体金融稳定的逆周期要求。”如在监管时加入上述参数,可能将使得银行业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贷存比等指标,在标准线之上有进一步提高。
报告同时强调,继续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增强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引导商业银行平滑贷款投放,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此外,报告还提出在控制风险、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体制,增强地方政府负债行为透明度和内外部约束;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丰富金融机构发债主体类型,继续推动资产支持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创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和改善外汇管理等工作。
央行认为,总体来看,未来实体经济运行态势以及宏观政策力度、节奏的把握,将对通胀预期和价格走势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内外部经济总体好转,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在经济持续回升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类价格走势,并注意更长期及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
报告指出,一揽子计划的出台和实施有效遏制了上年第三季度后出现的价格下行态势,通缩预期显著缓解,市场信心明显增强。受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等因素影响,2009年以来还出现了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资产价格明显反弹等现象,也反映出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通胀预期。
4068亿元
9月份流入我国的资金明显增多,当月新增外汇占款高达4068亿元,增加额创下年内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