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核电具有比较优势,且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将受益并快速发展。
据华西都市报11月28日报道,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即将召开,会议成果将决定未来全球的经济增长模式,这必将带来一次历史性变革。从全球各国对哥本哈根会议的态度来看,会议协商破裂的可能性不大,市场人士预期在此次会议上将会达成新的全球减排框架性协议。对于中国来说,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都是一条必经之路。如果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表现出较高的姿态,那么2010年上半年进入新能源、节能减排政策密集发布期是可以期待的。国家有可能会在哥本哈根会议后出台大量惠及核电、新能源动力汽车、智能电网、IGCC、光伏行业的政策。
1、核电发电优势明显
核电站是将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的系统和设备。核电站在CO排放成本上优势明显。芬兰学者在2003年发布研究报告表示在不考虑CO排放成本的条件下,核能的发电成本是23.7欧分/千瓦时,天然气是 32.2欧分/千瓦时,煤炭是28.1欧分/千瓦时,风能是50.1欧分/千瓦时,但如果按20欧元/吨考虑CO排放成本,核能和风能的发电成本仍是 23.7欧分/千瓦时和50.1欧分/千瓦时,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提高至39.2欧分/千瓦时和44.3欧分/千瓦时。
与其他能源形式相比,核电发电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年均利用小时数为7,721小时,远高于全国平均利用小时数。而且从2008年各大发电集团的盈利状况来看,在煤价上涨的背景下,中核集团表现出较好的盈利能力,实现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85%,在各大发电集团中居首位。核电较好的盈利能力让其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
从单个项目的容量来看,核电单个项目容量最大可以达到106万千瓦,风电场最大装机容量23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厂最大装机容量为3万千瓦。大容量、发电密度高的核电更适合大规模应用和电网传输。
2、国家政策支持核电发展
中国为了支持核电产业发展,从2006年起就颁布了多项扶持政策。正是这些政策给核电设备制造商提供了稳健、持续的盈利空间。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表示将以辽宁红沿河、宁德和福清等以及后续核电站建设工程为依托,推进二代改进型、AP1000核电设备自主化,重点实现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主要设备的国内制造;发展大型核电站辅机;重点发展大型核电设备铸锻件。
3、三类核电股
受益核电发展的公司主要有三类,核电设备制造商、核电材料、核电厂。核电设备制造商有制造常规岛和核岛的东方电气、生产吊篮的海陆重工、生产核电通风设备的南风股份、生产阀门的中核科技、生产核电电源的奥特迅;核电材料有生产石墨的方大炭素、生产核级锆材的宝钛股份、生产焊材的大西洋;运营核电厂的上市公司有申能股份和皖能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