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在12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说,截至今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年度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100起大关。
杨益称,自去年到今年9月,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启动了20起反补贴调查,其中有19起是与反倾销调查合并调查的,此外我国还遭受了7起特保调查,“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是贸易保护主义最大受害国”。
事实上,在全球金融危机下,贸易摩擦的影响也更为深远。杨益说,贸易摩擦的影响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直至国家政策层面,影响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我国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显性的贸易保护外,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技术、气候、碳关税等实施隐性贸易保护的意图也更加明显。
“贸易和技术方面的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加大,当前名目繁多的新贸易壁垒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杨益介绍,去年我国有36%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全年贸易直接损失达505亿美元。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边境碳税等方面的绿色壁垒也对我国出口产品产生了巨大压力,绿色壁垒也会使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更为艰巨。
在此形势下,杨益认为,首先需要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解决争端的机制,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另外,依法运用贸易救济措施,加强贸易救济措施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力度,也是重要的应对手段。杨益说,去年我们的立案数量快速增加,已经发起2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及进口金额99亿美元,国内企业200家。
此外,杨益还建议,企业要重视并要善于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自己,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在于自身,还要关注国际市场,要了解国际规则,要运用这些贸易规则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他建议,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高度重视贸易摩擦的影响,在产品遭遇贸易摩擦时要积极应诉,敢于应诉,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在发现低价进口产品对自己有冲击时,要及时申请救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