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还是涨价,让大大小小的老板时刻感受到生存的压力。12月16日,河南一家服装厂的老板赵庆和很无奈地告诉记者,各种原材料价格都在涨,比如饰品由原来的2毛涨到了现在的五六毛,线由原来的3毛涨到了现在4.5毛,原本加工一条裤子两三块钱的利润现在降到了一块五。
更要命的是人力成本的增加,工资从以前的800元涨到1200元,工人数量仍在减少。这并不是赵庆和一家企业的困难,他告诉记者,附近的厂子都是这样。
在成本增加的同时,近年来产品的销售价格却并没有上涨。由于竞争激烈,产品有时还要降价销售,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地减小。不过,正是大量赵庆和的存在使上游价格传导不畅。11月份的CPI八大构成要素中,包括衣着类价格在内的五项是负增长。
不过,近来由于水价、电价、粮价、食用油价格纷纷上涨,普通居民不断感受到来自涨价的压力。作为价格主管部门的发改委也坐不住了。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的态势,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但记者拿到的来自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则预测,2010年上半年CPI增速将为4%-5%,全年将达到6%左右,单月峰值会达到9%左右。报告认为明年通胀局面不可避免。一些机构也预测,反映生产环节物价上涨的PPI也将很快转正,并加速上涨。
发改委的逻辑
明年会不会出现通胀,作为普通百姓也许无从判断,但是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水、电、油、菜、肉纷纷涨价,生活成本的增加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对此,发改委认为,尽管我国部分地方粮食、蔬菜、猪肉等食品价格近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水、电、成品油等政府管理价格也有一定幅度调整,但据此断言明年会出现明显通货膨胀依据不足。
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对此判断的理由首先就是,在总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特别是某些行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下,单纯的货币供应快速增加引发实体经济通胀的可能性较小。
清华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水电油等基础原材料接连上涨对物价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理由则是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被生产企业吸收消化一部分,对物价的影响不会太大。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则估算,水电气等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肯定引起物价上涨、拉升CPI。如果水电气价格上涨10%,按照静态测算会影响 CPI上涨0.5个百分点,如果将基础原材料传导因素计算在内,对物价的影响会更大点,可能会再增加0.2个百分点。
至于猪肉、食用植物油等商品价格上涨,发改委负责人则认为,主要是前期价格下降过多后的恢复性上涨,蔬菜价格上涨主要是季节性波动以及前段时间恶劣天气的影响。该负责人表示,我国粮食、猪肉、食用油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储备体系,库存和供应都是充足的,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对于“中国的食用油市场被外资操纵,国内企业没有定价权”的说法,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表示,没有企业能够操控食用油市场价格,国内食用油加工能力是相对过剩的,食用油品牌较多,消费者有足够的选择空间。
PPI上涨的压力
尽管发改委判断实体经济通胀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特别是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生产环节一些企业的压力不容忽视。
正兴天顺钢铁公司经理张鹏就告诉记者,现在轧钢已经不挣钱了,原因也是来自各种成本的上涨。比如水、电、煤、坯料一直在涨价,工人工资也涨了一点,而钢价涨不上去。
事实上,虽然反映生产环节价格变化的PPI依然为负,仍然能够反映出生产成本的增加。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环比上涨0.6%,降幅比上月大幅缩小3.7个百分点,这已经是PPI连续8个月环比上涨。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刘铁军表示:“我国PPI降幅将继续收窄,年末实现正增长,预计 12月份PPI为0.2%。”
李慧勇预计明年呈现温和通胀特征,CPI约为2.2%,PPI约为3.5%。KGI报告则认为,11月黄金、铜、大豆等商品价格出现一波涨势,带动国内 PPI环比回升,显示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路径仍来自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国内成本推动。实际价格方面,根据商务部的周价格数据,11月30日至 12月6日,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1%。
PPI的上涨一方面可看出企业成本压力过重,利润空间被压缩,未来面临深层次结构性调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上游的价格压力将逐步传导至下游,未来CPI上行压力逐渐显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