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及全年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巨轮成功驶抵“保八”的目的地,并将继续沿扩内需、调结构的航道向增长质量更高、结构更合理的方向前行。
在2010年,投资增长可能放慢脚步,新兴产业将取代传统周期性行业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增长仍有惊喜,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新兴和休闲消费正悄然崛起;出口稳步回升值得期待,高科技类等优势产品将明显受益。“三驾马车”均衡开动,将促使经济增长更加稳健,与此同时,物价上涨压力越来越明显,政策调整将适时启动,一季度加息的可能性增大。在经济增长可期,政策“微调”或成常态之下,股市机会与挑战并存。
国家统计局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7%,四季度增长10.7%。专家对此认为,当前经济回升势头愈加强劲,短期内经济过热风险已经超过了“二次探底”,未来宏观调控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可能加大微调力度。
经济向好势头明显
2009年,8.7%的经济增速意味着我国超额完成了“保八”的经济目标。
按生产法来看,2009年,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4.2%、9.5%和8.9%。工业增加值呈现逐季回暖态势,各季度分别增长5.1%、9.1%、12.4%和18.0%。
从支出法来看,2009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GDP分别贡献4.0、7.3和-3.6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全年上述三大需求的GDP贡献率与此类似。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四季度尽管投资增速略有回落,但存货上升提高了资本形成对GDP的拉动水平;外贸增幅自11月起“由负转正”,但当季对GDP仍是负拉动。
从同比来看,2009年四季度10.7%的GDP增速已达到2008年以来的新高。专家提醒,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去年基数变化较大,要更注重从环比指标进行分析。“经测算,2009年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增速为10%左右,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复苏态势。”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
从通胀预期上升、产能过剩、资产价格泡沫风险以及外需形势等几大“风险”因素来看,2009年四季度数据公布后,产能过剩和外需压力有所减轻。四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81.5%,比三季度回升了1.6个百分点。外需方面,不少专家预计2010年出口对经济贡献将明显上升。
但通胀压力以及资产泡沫风险并未明显改善。2009年12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均继续回升,尤其是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达到了近两年的最高点。专家认为,价格水平的回升进一步印证了经济好转态势的增强,也显示了短期内经济过热的风险已超过“二次探底”风险,对宏观政策进行结构性“微调”的必要性增大。
政策“微调”或成常态
“在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政策基调下,宏观调控同时还将加强灵活性和针对性,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微调。”业内人士分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认为,从目前趋势来看,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能在去年四季度10.7%的基础上继续加速,从速度上看,经济过热的风险在加大。但经济理论上衡量经济过热不能只看GDP,还要看就业以及产能利用情况,后两者显然还并不支持过热。
2009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分别为27.7%和32.4%,环比均有所回落。新开工项目投资以及房地产开发增速也出现了一定下滑。“在经济回升势头明显的情况下,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应当比去年有所下降。”张永军认为。
从具体宏观调控工具来看,货币政策调整时点可能早于财政政策。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未来物价走势将成为货币政策调整的关键要素,今年二季度物价可能明显上行,从而引发加息政策落地。
财政政策仍将在保证在建投资项目,尤其是“调结构”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不少专家认为,2010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仍将维持在2%以上。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日前表示,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时间可能在3-5年。
专家进一步指出,未来几个月可能是政策紧缩的“敏感期”。由于基期因素的影响,今年GDP季度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而物价压力也可能在年中最为明显。一旦度过这一时期,“微调”步伐可能适当放缓。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最应警惕的是滞胀,尽管当前物价有所上升,但短期内政策明显收紧可能不会对输入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胀产生明显效果,反而可能影响目前并不牢固的经济复苏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