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三季度,中国钢铁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市场萎缩、价格暴跌、产量大幅下降、全行业亏损。为应对危机,200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
“淘汰落后产能”、“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成为近几年钢铁业热门词汇。事实上,我国钢铁产业由于受粗钢需求量大等相关因素的制约,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一直极为缓慢。业内人士形容:“近一年来,淘汰和调整实际上是雷声大雨点儿小。”
2009年底,国务院联合多个部门出台相关细则,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产能过剩和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制约着中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2009年底的一个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预计:2010年国内钢铁产能将达到7.2亿吨。不过,他也表示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仍属于阶段性过剩、结构性过剩。
与产能过剩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库存。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钢材社会库存达到1150万吨,比去年底增加了80%,有媒体称,不断扩大的钢材库存,逐渐成为危及中国钢铁行业的“堰塞湖”,戚向东认为该报道“耸人听闻”。
“2009年年底,正是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时,出现了许多恐慌性的抛售,而现在复苏迹象明显,许多企业看好未来,现在正是补库存化的时候,因此这两个数据没办法做比较。”他说,钢铁业需要一个正常的流通量,否则就无法满足流通需求。
1月14日,河北省工信厅副厅长张羽也指出:“中国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属于结构性过剩。”
产能过剩之惑
一方面是政府喊着“钢铁产能过剩,不能再增加了”;另一方面企业喊着“我们满负荷生产都满足不了需求。”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显得扑朔迷离。
就在国家把钢铁行业定性为产能过剩行业之后,有民营钢企老板质疑:“我现在市场需求非常好,满负荷生产都满足不了客户需要,每天都有客户催订单,说产能过剩,又过剩在哪里?”
“过剩谈了好多年了,我觉得这种叫法不科学。谈过剩,你要看有没有市场需求,市场能不能接纳这个产能,如果市场能接纳,这还叫过剩吗?”河北邯郸市永洋钢铁副总经理那军认为,近几年国内钢铁的绝对产能一直在增加,但是市场也一直在接纳,因此并不存在所谓的过剩。
对于落后产能,那军也有自己的看法:“一是看企业生产设备的先进性,二是看其本身的机制是先进还是落后。如果这两种企业属于其中一种落后的形式,那么它就代表着产能是落后的;反之,如果两种都是先进的形式,就不能称其为落后。”
1月21日,唐山市工信局经济运行处处长梅民学表示:“从2000年开始就有人喊产能过剩,但中国究竟需要多少钢铁,谁也说不清楚。最早专家说钢铁产能已经超过亿吨了,中国已经够用了,不能再上了,结果紧接着就超过了2亿吨、3亿吨,去年超过了6亿吨。究竟需要多少谁能说清楚?正因为缺少规范管理和配套措施,才造成了中国钢铁无序状态。”
梅民学认为,正是因为有市场需求,才给不少中小钢企机会去扩大产能。如果前几年国家能规范管理,就不会冒出这么多的小钢厂来。
1月14日,河北省国资委宣传外联处处长董文艺也对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企业所说的满负荷生产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问题,原因在于国家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处于非理性状态,例如,4万亿投资过多流入房地产业的问题、政府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问题,房地产业的过度疯狂导致去年来许多钢厂的长材产品需求旺盛,这也出现了上述钢铁企业所说的疑惑。
“事实上,我们河北省去年的长材需求比板材需求要好,生产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的板材的需求反而比较差。”董文艺担心,如果房地产市场降温,将对下游的钢铁产业需求尤其是长材需求产生很大影响。
河北省邯郸市发改委冶金建材处处长王友田1月18日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这些年来,不少人都在讨论产能过剩的问题,但事实是边讨论,产能边扩大。
在王友田的记忆里,2008年奥运会之后经济危机冲击钢铁企业造成后果很严重,邯郸市不少钢铁企业都陷入停产状态,王友田认为“那时才是真过剩了。”随着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随着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投资,邯郸市生产长材的钢企日子开始有所好转,但做板材的钢企日子依旧难过。
由于板材生产要求高,科技含量也高,售价和利润比较可观,不少企业开始一哄而上做板材,不久便造成了板材过剩的后果。邯郸市也不例外,板材生产过多,造成企业投资浪费。王友田把这个叫做“板材结构性过剩”。
河北省国资委董文艺也透露,以河北钢铁集团下属舞钢生产的板材为例,开始能卖1万多元每吨,但后来价格就下跌了一半。王友田把这个问题归结为产品结构过剩所造成的后果。
他建议说:“国家和地方基层结合起来应该好好研究这个问题。有时候国家叫来一批专家在上面制定政策,结果却和地方实际情况不相符,造成政策落实困难,损失很大。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应该和地方商量一下,因为地方最了解基层实际的情况。”
在河北省工信厅副厅长张羽看来,造成钢铁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原因主要跟政策导向有关。
“前几年,我们衡量一个钢企的水平就用板带比的概念,这就是一个导向,造成的后果是很多企业都开始大规模上板,造成板材大量过剩。”张羽说。
他认为,结构性过剩的原因除了政策导向问题外,还存在大企业的脸面问题。从终端效益来看,大钢厂并不如小钢厂,原因就在于大钢厂要脸面,“别人有板我也得有板啊,板是代表钢铁行业先进水平的产品啊,没有板的企业的水平、工艺装备和工作水平都是低端的,有了板材才能证明我这个企业水平上档次。”但大钢厂在要脸面的同时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效益问题。
“为什么中小钢厂都上长材呢?因为这些企业没钱,上不起板材,而生产长材投入少,管理成本较低,工人素质要求也低,又有市场,所以他们都上长材,都赚钱了。”
张羽表示,以首钢为例,去年下半年其长材产品的价格比板材的价格都高,这就意味着其板材板块面临着巨额亏损。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尤其是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城市化特别是中小城镇建设,这无疑给生产长材产品的钢企带来巨大的机遇。因此,张羽认为,板材企业未来的机遇并不如长材企业。
政府应“无为而治”
加强市场导向作用
在主管一省钢铁产业的河北省工信厅副厅长张羽看来,对于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政府无需过度担心。“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必须过剩,如果不过剩就是计划经济了,就不是市场经济,因为只有过剩才有竞争。”
他表示,像钢铁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政府不需要管太多,也无需研究过细,企业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自我调整产品结构。
“政府不应该给某一行业限定什么产品是先进的、什么是落后的,材也有先进的有落后的,板也有先进落后之分。你怎么能限定出来呢?”张羽认为,对于企业来讲,能生产市场有需求的产品并盈利就是赢家。如果一个企业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和水平,但没有生产出来最先进的产品,没能卖出最好的价格,不就赔钱了吗?企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技术改造和提升管理水平,生产出来最能盈利的产品。不过这个问题市场会自我调整,应该加强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不应该把重点放在研究产品产量是否过剩的问题上。
张羽建议,作为政府层面,如果想要鼓励什么或者限制什么,完全可以运用税费、汇率、利率等杠杆手段,剩下的问题可以交给市场去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