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7%,“保8”任务顺利完成,数字也彰显了金融危机袭来后中国经济的内生活力。同时,去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6.6%,为20个月来的新高,并且PMI指数已经连续10个月保持在50%以上,显示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已基本稳固。然而,着眼于未来,我们亦不能忽视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路径也显示出诸多不合理之处,结构失衡和通胀隐忧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困扰中国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一直存在,而2008年末开始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进一步加剧了结构的失衡。从经济结构来看,投资独大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去年以来,随着全年累计9.59万亿元的巨额信贷大量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的局面被演绎到了极致。去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占GDP比重达67%,而其30.1%的同比增长率也远远高于GDP的增速。在此意义上,与调结构的初衷渐行渐远。
从产业结构来看,2008年末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1.8%,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2009年以来,随着工业企业新项目的陆续开工和“铁公机”等基建项目的实施,第三产业占比将呈下降的趋势。根据统计数据,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9%,落后于第二产业9.5%的增速。可以预见的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影响产业协同效应的发挥,从而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去年全年累计新增贷款9.59万亿元,将近是2008年新增贷款额的一倍。天量的信贷投放是金融危机来临时所采取的一剂急方,为“保8”成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巨额信贷的负面作用也相当显著,一是难以优化信贷结构,确保资金流向最有效率的项目或者产业,从而可能加剧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二是增添信贷决策和风险管理难度,增添信贷决策失误和资产质量恶化风险,从而为银行体系的中期稳健造成隐忧。这种信贷速度持续下去,将导致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指标变坏;三是充裕的流动性助推了资产价格,加大了通胀的隐忧。
天量信贷不断助推“房价涨—地价涨—房价涨”的循环,造就了去年楼市的火热。尽管房价不计入CPI指数范畴,但是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上升最终将传导至CPI已经成为理论共识,因此当前房价的高企凸显了通胀的隐忧。
作为通货膨胀率最直接的测度,CPI指数在去年12月同比上升1.9%,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尽管去年全年累计同比下降0.7%,但是低基数及随经济复苏而逐渐旺盛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快CPI的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原油已经上升至80美元/桶左右,国际和国内的大宗商品价格逐步上升,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风险正在加大。体现在PPI上,去年12月同比上升1.7%,为年内首次转正。可以确定的是,PPI同比上升的趋势将得以延续,并将最终传递至CPI,对通胀构成压力。
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投资对经济的边际贡献已经降低,依托出口来消化过剩产能的模式也难以为继,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政府的大智慧。调结构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在货币政策动态调整的同时,何时并且如何淡出财政刺激政策也同样考验政府的智慧。凯恩斯式的宏观调控更适用于危机来临之时,而在复苏之路上更多需要依托市场的力量来释放经济的内生动力,使经济恢复到长期增长的路径上。在此意义上,应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激活私人部门的投资,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平稳接力。
2010年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变需要综合统筹制定一系列的规划。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落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改革,是其中的必然举措。面向未来,中国经济需要华丽转身以保证健康持续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