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日前“顶风作案”,宣布上调3月份主要产品价格。和上次调价被扣上“损害国家利益”帽子相比,宝钢这次调价行为出人意料地没有受到指责。
这恐怕要“归功”于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这位年逾七旬、有着50多年职业生涯的钢铁业元老在年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针对有关“宝钢提价不利铁矿石谈判”的言论,力挺宝钢提价行为。
这次会上,吴溪淳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慨之情说道:“市场经济条件下,钢铁业利润水平这么低,宝钢作为一个企业,产品提价也会遭到指责,这公平合理吗?要我说,提价提得还不够!”
事实也正是如此。工信部数据显示,2009年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下滑至2.2%,同比下降53.4%,利润率不足全国工业利润率5.47%的一半。吴溪淳说:“这么低的利润率,企业还不如不生产,直接把现金存银行吃利息。”
2.2%的销售利润率与去年创出历史新高的粗钢产量亦产生鲜明对比。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达5.68亿吨,比上年增长13.5%。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5.65亿吨,比上年增加1.12亿吨,增长24.8%。
这似乎有些令人费解,生产一片红火,结果却增产不增收。那么,是谁动了钢铁行业的利润?问题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即产能过剩,但要解决却很难。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26个城市5个钢材品种库存同比增加一倍,这预示着产能过剩将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而据“我的钢铁网”最新统计,截至昨天,该机构调查的20多个城市的4个品种库存已经由年前的1346万吨上升到1586万吨。
该机构资讯总监徐向春表示,这是一个很高的增长速度。他认为,高库存增加了钢价上行的压力,而庞大的产能最终导致钢铁业销售利润难以有效回升。
经济学常识讲得很明白: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在价格下降过程中,供给减少,需求增加,直到供求相等,价格就达到均衡。但这对于中国钢铁业而言却行不通,中国钢铁业的产能似乎永远是持续扩张的。
业内人士介绍说,由于钢铁企业通常是地方政府的利税大户,当政府提出淘汰落后产能、非法产能时,一些地方明里会积极响应,暗地里却乘机扩大产能。于是在钢铁业产生了一个怪现象,小企业把产能往大里说,大企业把产能往小里说。
通过一组数据可以佐证上述现象。2009年非钢协会员的中小企业粗钢产量快速增长,达24.73%,而钢协会员企业只增长11.27%。大企业发展缓慢,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这与政府抑制钢铁产能过剩的目标背道而驰。
因为上述原因,钢铁业出现了瞒报现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河北省上报的2009年11、12月份全省粗钢产量分别为858万吨和885万吨,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1337万吨和1494万吨。
粗钢好比“面粉”,钢材好比“面包”,上面的数据却表明,在“面粉”大量减少的情况下,“面包”可以大幅增加。
产能过剩不仅加大了钢价的上行压力,同时还会造成一种虚假的需求旺盛情况,从而导致被行业上游挤压,这集中体现在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方面。在中国对铁矿石需求高度依赖进口的情况下,国际三大矿山依靠高度垄断的地位,牢牢掌控着议价能力。
数据显示,必和必拓去年上半财年实现净利润61亿美元,增长134.4%;力拓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48.7亿美元,增长33%。相比中国钢铁业2%左右的销售利润,上述两公司的大赚令中国钢铁业艳羡。
但这似乎不能简单地认为三大矿山偷走了中国钢铁业的利润,虽然中钢协表示,三大矿山近年来的频繁涨价,已经把中国钢铁业的利润逼到了“卖钢铁不如卖棉花”的地步。不过,要是没有国内钢铁同行的内耗,没有上述怪象,国际巨头提价的如意算盘不会那么容易得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