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8日灾情汇报,持续连旱的灾情目前已使贵州71个县(市、区)先后不同程度受旱,受灾总人口达1378万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5.6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5.4亿元。
去年入冬以来,我省部分地区出现秋冬春连旱。初步统计,全省9个市(州、地)有71个县(市、区)先后不同程度受旱,其中54个县(市、区)受旱较为严重。受灾总人口1378万人,饮水困难人口350.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4.5万公顷,其中成灾36.1万公顷,绝收10.2万公顷。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6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5.4亿元。
灾情发生后,省减灾委、省民政厅于2月26日15时启动三级响应,派出工作组深入黔西南州、六盘水等重灾区查灾核灾,并紧急下拨应急补助资金4100万元,同时部署各级民政部门扎实做好各项救助。同时,省级财政也下拨7000多万元救灾款到各地灾区。针对我省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也于2月28日上午8时30分紧急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四级响应,并派出工作组赶赴我省重灾地区检查指导抗旱救灾。
据介绍,贵州此次旱情主要呈现了三大特点:
一是秋冬春连旱,持续时间长。自去年7月下旬以来,我省部分地方开始遭受严重干旱灾害,给人畜饮水和秋季作物造成了影响,进入冬季后,许多灾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10成,一些地区出现近60年少有冬春连旱晴热天气,干旱持续时间达200天以上,到目前气温仍在持续增高,惠水等21个县(市、区)已达重旱级气象干旱标准。
二是水利工程蓄水不足,人畜饮水困难。由于旱情持续时间长,全省塘库蓄水量仅8.9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减少50%—70%;主要河流水量锐减,溪水断流,大量山塘、井泉干涸,喀斯特山区的小水窑已基本枯竭。全省因旱造成350.5万人、16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三是夏季作物大面积绝收,春荒后期需救济人口数量增多。持续的晴热天气,已造成灾区大量田地缺水,重灾地区大部分小麦、油菜、洋芋等作物被枯死,绝收已成为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