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2009年年底“抢煤”“电煤告急”的情况不同,2010年2月以来,随着电煤需求的下降和运力释放的作用,国内煤炭市场供求紧张的局势正在发生变化。以秦皇岛港为例,截至2月28日,秦皇岛港的煤炭场存已达到779万吨,与年初的547.6万吨相比,增加了231.4万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在近日召开的2009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及2010年煤炭市场预测研讨会上表示,当前煤炭行业的主要矛盾仍是产能过剩,今后煤炭产能还会进一步释放。
短期煤荒造成假象
早在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发改委还多次警示煤炭过剩,要求煤炭行业尽早做好风险预防。
2009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0.5亿吨,煤炭消费达30.2亿吨,产量高于消费量3000万吨,只占消费总量的1%;2003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增长12%,而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11.6%。由此可见,我国近几年煤炭行业供略大于求,然而2009年年底的“煤荒”却似乎让人感觉供求天平失衡了。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这一失衡现象总结了以下原因:一是近期国家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大幅带动煤炭需求;二是季节性南方来水偏低,水电贡献大幅下降;三是季节性煤炭需求变化幅度加大;四是雨雪天气影响交通,造成煤炭转运量下降;五是我国东部地区煤炭需求大,而煤炭主产区集中在西部,运输系统不足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造成了煤炭供应显得紧张。
过剩是相对概念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勇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炭的供应过剩和产能过剩是相对的。从长远来看,我国一次能源供应仍然比较紧张,煤炭在一段时间内仍占据着我国能源消耗的主导地位。由于煤炭供应过剩存在区域和种类的差异,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耗电大户和运力不及的地区,其优质煤源比较紧张。而不同种类的煤炭用途不同,每个企业能供应的煤种往往也是固定的,过剩对他们而言是有选择性的。“煤炭供应过剩并不会在短期内凸显出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副教授邢雷认为,“我国煤炭生产大省产量增长十分迅速。2009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增速为37%,陕西为33%,宁夏为30%,新疆为29%,这些地区煤炭产量的高速增长无疑加大了我国煤炭供应过剩的可能。而自国家提出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以来,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煤炭资源迅速向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中。随着大型煤炭企业对过去产量较低的小煤矿技改的完成,今后两三年煤炭供应将大量释放。”
推进资源整合是抑制过剩有效手段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数据显示,到2009年底,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4%,采矿许可证变更已超过80%。这组数字表明,始于2008年的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经提前进入尾声,而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资源整合将在今年全面推开,部分省份已经陆续着手准备进行。
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对煤炭产量的影响,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供应以整合为主、新建为辅,全国范围内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不会对2010年全国煤炭产量产生影响,预计价格水平能够保持总体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