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13 14:56:21 |
尽管今年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结果双方并未最终公布,但铁矿石季度定价已经成为既成事实。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一年的价格谈判只是“一城一池”的交锋,而对于机制的确定却关乎今后多年的长期利益,中国钢企必须全力应对。 有报道称,季度矿价的参照标的已暂定为普氏指数,参照标的为品位62%的青岛港铁矿石现货到岸价,三季度的矿石价格将视该标的3-5月的平均价格而定。在5月9日北京举行的国际钢铁大会上,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已经在非正式场合透露,“正在研究普氏指数的掉期交易,以应对成本高企问题。” 事实上,维持了近40年的传统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已经名存实亡,这个机制正在经历破坏性重建的历史时刻。简要回顾传统的铁矿石价格机制,核心内容是“年度合同,首发价”。这个机制在2008年实际已经出现大裂痕,先是“两拓”没有按照宝钢与淡水河谷的首发价,而后淡水河谷又试图加价。2009年铁矿石价格谈判的“无果而终”,实质已经完全打碎了传统机制,只是到现在留下了最后一个形式而已。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已经是不得不改。 既然要改变,那么,如何改变呢?很显然,三大矿商并不是市场上的慈善家,一切都建立在利益最大化上。目前市场上争议颇大的指数定价以及与之相配套对冲风险的掉期交易合约,都是铁矿石供应商提出的“金融化”工具。中钢协和大部分主流钢厂一直都反对这一方案,认为这种交易方式很容易被炒作,中国需求方或将彻底被矿商摆布,“这是一种投机,并不适用于钢铁产业。” 铁矿石价格谈判金融属性化,中方反对指数定价,显然是有道理的。自2008年必和必拓叫卖指数定价以来,纵观普氏指数、环球钢讯(SBB)指数、英国金属导报(MB)指数这些相对主流的参照指数,现在的指数定价都是国外的公司在制定,中国方面并未有参与相关规则的制定,显然,这对于中国买家是极其不利的。 但是,在既成事实面前,仅仅是一味的口头反对,实际并不理性。有句老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先了解它,然后打破它,再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这才是上策。 据记者了解,早在去年6月份铁矿石价格谈判胶着之际,国内最大钢铁集团之一的河北钢铁已经有意打造自己的铁矿石价格指数,包括后来被中钢协叫停的日照铁矿石交易中心,实际都在摸索中国自己的这种“游戏规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