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产量和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进出口双增长、钢材价格和库存双增长,一系列经济指标的高企形象地诠释了中国钢铁工业一季度的基本运行轨迹。
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的话来说,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
钢材品种结构优化明显
据中钢协统计,一季度我国累计生产粗钢1580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111.2万吨,同比增长24.52%;粗钢日产量为175.57万吨,相当于年生产粗钢6.41亿吨的水平,比2009年粗钢平均日产水平155.57万吨,提高12.86%。
在高附加值钢材方面,一季度冷轧薄板产量达到469万吨,同比增长34.81%;冷轧薄宽带钢产量为714.2万吨,同比增长66.6%;镀层板产量634.1万吨,同比增长58.9%;涂层板产量110.9万吨,同比增长36.7%;电工钢板产量135.4万吨,同比增长47.8%。
“上述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去年同期均为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同比增幅大幅度提高,说明我国钢材品种结构优化进展显著。”罗冰生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含矿山在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22.4个百分点。
“让人担心的是,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势必增加全行业的总体产能,进而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罗冰生说。
出口态势不容乐观
一季度,我国实现粗钢净出口474.7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62.75万吨,增长3.24倍。
尽管一季度钢铁行业出口实现了“开门红”,但是罗冰生并不看好下一阶段的钢铁出口态势。“由于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而各国钢铁生产总量大幅上升,全球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未来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态势依然严峻。”
钢价和库存双增长
进入2010年以来,钢材价格一改去年底的低迷状态,走出一条逐月上升的路线。罗冰生分析认为,钢材生产成本上升,特别是国际市场铁矿石、炼焦煤价格大幅上涨,是推动国内钢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一季度社会钢材库存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据中钢协对全国20个主要城市、5个品种钢材社会库存的调查结果显示,3月末钢材社会库存达到1073.75万吨,比年初的798.75万吨,增加275万吨,增幅为34.43%。
“这种钢材社会库存和国内市场价格同时上升的状况,既有国内市场需求高增长的因素,同时也说明一些人的心态。在钢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国际市场铁矿石大幅度涨价的预期下,寄希望于钢材价格进一步上涨以获取盈利。”罗冰生说。他表示,这种社会库存和钢材价格同时上涨的局面是脆弱的、不稳定的,未来很难继续保持下去。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的陈克新提醒说,在钢材行情上扬过程中,钢铁行业还要警惕一些“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贸易商和投资者“落袋为安”的心理和实际操作、银根收紧、铁矿石大幅涨价的提前消化等,并且掌握好投资节奏,防范可能出现的阶段性“回调”风险。
成本上升挤压盈利空间
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综合平均到岸价格为96.31美元/吨,比上年同期的79.79美元/吨,上涨20.69%;3月末国内炼焦煤售价比上年同期上涨18.78%。
罗冰生表示,由于原燃料采购成本的不断上升,今年以来钢材价格有所上升,但是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仍低于全国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一季度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694.55亿元,同比增长42.54%;实现利税389.68亿元,同比增长190.76%;完成利润217.74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5.3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在罗冰生看来,尽管今年以来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出现一定的好转,但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3.25%,仍然处于盈利低水平状态。
仍需警惕三大问题
罗冰生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发展,但全行业运行中依然面临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钢铁生产总量过高,钢材社会库存不断上升,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二是全球钢材市场需求有所上升,但各国钢铁生产企业大幅度提高生产总量,呈现供大于需的态势,同时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面临较大的困难;三是当前钢铁生产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特别是进口铁矿石大幅涨价,将进一步推高钢铁生产成本,使全行业的盈利更加困难。
为实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罗冰生建议:一要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提高全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要大力推进全行业的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三要大力推进全行业的科技进步和节能减排,实施绿色钢铁战略;四要加大企业降本增效的工作力度,规范进口铁矿石贸易秩序,稳定钢铁产品出口并保持国际市场份额,积极维护国内钢材市场的基本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