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打响了煤炭资源兼并重组整合的硬仗,原来靠煤炭支撑走上富裕之路的乡镇,面对增收、就业等方面的压力,突然发现,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才是可持续的、长久的。思路决定出路,压力产生动力。痛定思痛,一些因煤而富的乡镇开始围绕科学发展,优化环境,引资引智。铸造、化工、电力、旅游、农业产业化等产业纷纷崛起,呈现出百花竞放的局面。今天,本版特推出泽州、高平、阳城5个乡镇转型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希望能为全市的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三甲: 项目引导投资 打造亲商文化
在高平市三甲镇207国道边,总投资1.5亿元的天坤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内就拔地而起,投入运营。之所以有这样的速度,公司副总宋向东给出的答案是:三甲的好环境、好政策、好服务促成了天坤的落地、生根、开花。
三甲镇曾经是高平市的煤炭大镇,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和关闭重组,三甲镇仅剩下两座煤矿,年产量也只有几十万吨。煤炭产业的萎缩,给三甲镇的财政增收、农民就业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压力。面对压力,三甲人开始苏醒,并制订了招商引资战略,其中最切合本地实际的一条就是:用项目引导投资。
该镇党委书记张晋文说:“一个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回报率高的好项目能让投资者热血沸腾!我们正是抓住了这点,开始潜心研究政策导向,捕捉项目信息,分析市场趋势,走出去向投资者推介,用项目激活企业家的投资热情。”
事实也确实如此,象“318”高炉项目、120焦电项目、大口径球墨铸管项目、新型建材项目等,都是镇政府先期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技术咨询,提出了可行性报告,最终使投资者下定了决心。
福建一老板买下了“318”高炉后,又投资4000万进行综合改造,结果高炉系数提高了,生铁产量翻番了,但市场却不稳定了。针对此,镇政府组织专人搜集相关信息:“炉前铁水铸管可比同行业降低成本300元,回收排空煤气用于铸管的退火和养生,又可节约成本120元,上球墨铸管比别人买生铁做铸管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信息坚定了10余名福建投资者的信心。去年6月,投资1.8亿元的大口径球墨铸管项目顺利开工,近期就可实现试生产。
在不断的实践中,三甲镇认识到,一个地方有没有崇商、敬商的氛围,对于招商引资至关重要。他们积极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的服务,提出“党委政府宁可多磕一个头,也不让投资人多走一步路”的服务口号;在镇村干部中倡导敢于承担责任、敢于为企业说话的风气。连逢年过节给农户发放的挂历上、路边门店的招牌上、灯杆上、墙壁上的许多赠言警语都表达的是对投资人的敬重,如“外来客商不容易,投资办厂走千里,咱们上班在本地,真是三甲好福气,亲商护商有道理,创优环境为自己。”等等。重大节假日活动,还为投资人设立专场宣传企业,召开投资人座谈会、答谢会感谢企业,这一切更加激发了投资者再创业、再做事的信心和决心。
扎实的招商亲商行为,给三甲带来了巨大变化。如今,4个亿元项目落户三甲:投资1.16亿元的昌平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煤矿机械输送设备生产线改扩建项目预计今年7月投产;投资1.2亿元的天坤特种材料公司开始运营;福鑫铁合金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球墨铸管钢架主体已经建成;总投资4.5亿元的中日合资山西福川制铁有限公司年产9万吨汽车配件项目奠基开工。6个投资1000万元到一个亿的项目也全部落地。2009年,三甲镇完成工商税收6893万元,其中,地面企业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煤炭企业,达到近70%。
摆脱了煤炭困扰的三甲,前景一片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