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由武钢旗下的昆明钢铁控股(下称昆钢)投资的老挝钢铁项目在万象破土,项目一期工程主要为炼钢、轧钢和还原铁钢项目及矿山建设,预计于2011年底建成。
而就在半个月前,武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武钢将在巴西与EBX集团合资建钢铁厂。项目预计3年后落成投产,预期产能为500万吨。50亿美元的投资金额,是中国企业在巴西最大一笔投资,该钢铁厂也将成为中国在海外兴建的最大规模的钢铁厂。
继去年宝钢在巴西建厂计划夭折后,今年的武钢巴西建厂备受关注,是否会重蹈宝钢覆辙也引发业内讨论。业内人士分析,武钢在海外频频出手,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受制于铁矿石价格的应对之法,另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过剩产能的海外转移。
捆绑投资的无奈
武钢的两次操作都是以建厂和收购矿山同步进行,这种捆绑的模式现已成为国内钢企海外投资的主要方式。
“老挝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勘查程度低,投入工业开发更少,引进昆钢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促进当地矿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武钢早在2007年就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备忘录。没多久,昆钢与老挝企业合作勘探开采冶炼矿产的项目就获得了老挝政府的特批,并同意昆钢在老挝万象地区投资建设钢铁厂。”武钢集团新闻处处长白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同老挝的项目一样,武钢的巴西项目也有它的资源“算盘”。
白方透露,武钢在巴西建厂前已完成了对巴西矿山股权的收购,“武钢巴西冶金投资有限公司”也已在巴西注册并正式运营,该公司主要运营武钢在巴西的矿山项目。
“拿下资源才能建厂,这是原则,如果没有矿山我们也就失去了建厂的实际意义。”白方指出武钢两个海外项目“夺矿为先”的意义。
实际上,与国内钢企确定的要建厂先买矿的原则相反,国外政府对于中国钢企的投资原则是,要买矿必先建厂。至于武钢在海外建厂方面是否受到这方面的壁垒,本刊记者没能得到武钢方面的回应。
“国外都比较看重资源优势,如果你只是买矿而不做更大的投资,特别是在当前铁矿石价格的敏感时期,谁也不愿意把资源优势这样随便地拱手出让。”中国钢铁协会(下称中钢协)市场调研部副主任郑昀辉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中国是最大钢铁生产国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巴西则是最大铁矿石出口国,两国既有互补性,又有着难以协调的矛盾,每年的铁矿石谈判都令双方伤透脑筋。武钢相关负责人认为,巴西期望与武钢合资建厂,主要看中了中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对武钢来讲,EBX集团拥有矿石资源,钢厂就在矿山附近,可免去运输成本,同时巴西又有市场需求,所以在巴西建厂是双赢。
业内专家指出,武钢的海外建厂很难说是受到国外政府的要挟,但这种捆绑投资的方式却屡见不鲜。面对国际铁矿石三大巨头的垄断,我国钢企在海外购矿步履蹒跚,只能选择储量不多、品味不高的一些小矿山,而就是这样一些小矿山也同样需要面对追加投资等一系列问题。
海外“移产”成风
买矿和建厂绑在一起,不仅仅是外国政府和企业的诉求,同样也是我国政府和钢企的共同需求。
今年我国的钢铁产能预计在5亿吨以上,国家出台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限制产能,武钢申报的防城港项目未被批准就是最有力的明证。而进口铁矿石的价格不断升高,令钢企难以承受成本压力。“内忧外患之下,将产能释放到国外,一方面有助于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进口铁矿石难题。”我的钢铁网分析师徐向春对记者说。
相比武钢这样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那些产能相对较小的民营企业向海外转移产能的意愿更加强烈。同样,因为其民营的性质,获得外国政府批准的成功率也更高。
例如,福建圣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圣力)将其钢铁产能的1/4放到了越南。这家公司在越南的钢厂的产品主要是钢坯。放在国内,其年产量并不算高,只有60万吨。但圣力在越南获得了税收、土地等多项优惠政策,因为投产后它将成为越南当地较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圣力并不是个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福建省已经有包括圣力在内的4家钢铁企业开始在也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投资设厂,总投资额达4000多万美元。这4家企业在海外可形成160多万吨钢材年生产能力、几亿美元的收入。我国钢铁产业政策日益收紧,钢铁产能过剩压力之下,圣力这样的民营资本只能冀望于海外新兴市场。
“事实上,仅仅去铁矿石产地购买矿山,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国钢厂的需求,去老挝和巴西等铁矿石产地开设钢厂,使用中国国内的技术和设备投资钢铁生产线,并直接把产品销往海外,是中国钢企扩大产能的新举措。”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表示。
与此同时,向国外转移过剩产能也成了国家意愿。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官员熊必琳不久前就曾表示,鼓励有条件的钢厂及有色金属企业在海外设厂。
涉外风险巨大
无论是老挝还是巴西,是东盟还是南美,钢企的海外布局不仅仅应注重其资源优势,更应看重它的消费市场。
“国内钢企普遍把钢厂建在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没有考虑这个国家对钢材产品需求如何,很有可能会出现有资源无市场的情况。”徐向春说。
据记者了解,武钢在巴西建厂就有反对者认为,钢铁产业的历史表明,仅有铁矿石无法保证成功。例如和巴西相似的澳大利亚虽然铁矿石和焦炭都十分丰富,却未能像缺乏原材料的日本、韩国那样拥有强大的钢铁产业。
“这种意见有些片面——目前除了中国以外,巴西、印度等新兴的发展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这些国家都和中国一样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许多基础建设项目都在大范围实施,所以存在着巨大的钢材需求空间。澳大利亚与巴西的情况不同,澳大利亚人口少,基础设施建设齐备,钢材市场没有多大的空间。”郑昀辉说。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消退的时期,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为国有钢企出海提供了充足资金支撑。但同样是因为危机没有完全消退,瞄准国际市场的海外工厂同样面对产能过剩的困局。去年年初,宝钢结束与巴西淡水河谷的建厂计划就是源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剧,导致需求极度萎缩。
“在巴西建厂肯定是瞄准海外市场,但现在全球经济转暖形势并不不明显,钢材的海外需求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国际市场需求跟不上,武钢的巴西钢厂难免遇到和宝钢一样的尴尬。换句话说,在海外一样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风险。”北京安泰科信息公司钢铁行业分析师马海天对记者说。
在南美投资建厂还会遇到诸如劳资纠纷、区域部落保护和种族习惯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马海天认为,“巴西基础设施不健全,运输服务不完善、收费高,是世界上收取公路建设费最高的国家,运输过程中货物被损坏或被盗等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样,巴西税收负担在拉美居首位。这些都是武钢即将面对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