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作为著名钢铁业行业媒体,英国《金属导报》刚刚公布的一份全球钢铁公司粗钢产量排名让中国钢铁业露足了脸,在108个上榜企业中,51个来自中国,甚至前五名中,中国企业也占了三个。中国钢铁行业大发展的时代真的来了,可喜可贺之余,来路怎么走?是否有喜也有忧?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记者:英国《金属导报》中给我们提供了粗钢产量的国际排名,从数量上来讲中国企业占到了很大优势,也看到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您在这当中看到了什么特别的东西么?
巴曙松:正如你所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巨大的进步,我们早年说钢产量要到几千万吨是一个很大的目标,现在我们在世界上——包括今年新上榜的钢铁公司——有8个是来自中国的,所以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意味着中国在重化工业进程中钢铁行业的快速的进步。
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的国际背景,西方国家的高消费、泡沫经济、低储蓄率,我们为了满足它这一部分的需求,中国的产能加工制造业——钢铁行业有了非常大的扩张。西方这些国家的经济现在在做非常深刻的转型,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减少进口。在西方表现为增加储蓄、降低杠杆,那么我们原来为这部分出口而制造的产能就必然面临去产能化的任务,这也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空前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强调要压缩过剩产能,要尽早避免产能过剩、盲目扩张带来未来经济发展压力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记者:您讲到的去产能化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操作细则或者努力的方向呢?
巴曙松:我们看到在产能过分扩张的时候,也看到了中国的钢铁行业异常的分散。这就使得中国的钢铁行业增长那么快但是我们在全世界的钢铁的定价、铁矿石的定价上往往没有太大的主动权。第二,在环保这些环节上,我们可能没有真实地把环保的劳动力的成本体现在钢铁价格里,所以我们一定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要更加强调环保。第二,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加强整合,今年排名靠前的比如说河北、山东钢铁,从这个趋势上看,进一步整合,增强定价能力、加强环保,来增加整个钢铁行业的竞争力。不仅要大,还要强,这是下一步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