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仙桃中星公司生产的电子陶瓷粉体新材料批量销往台湾。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中友介绍,此前,台湾的电子陶瓷粉体材料一直由日本企业提供,中星进入台湾后终于打破了这一垄断格局。 “我们靠的是产品质量和适当的价格定位。”赵中友称,公司开发的电子陶瓷粉体材料除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价格也比对手便宜一大截。 与此同时,中星的系列钛产品高调进入贵州。仅遵义一钛产业集团就定向买断了公司40%的四氯化钛,“下一步,将达到70%。” 火爆的市场让中星赢得一份优异成绩单:1至5月,公司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税收增长65%。而在前年和去年上半年,中星公司却经历了“难熬的日子”。那段时间,受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公司的销售额几乎是“自由落体式下滑”。 也是在那段时间,公司积聚力量,开始研发新产品,培植新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携手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固体物理粉体研究所等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发出广泛用于医药、电子、民用品、航空等领域的亚微米、准纳米、纳米级光电子粉体新材料,部分项目通过省级鉴定,所有产品实现了批量生产销售,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代进口并出口创汇。 先人一步占先机。去年下半年以来,中星一直挽着自主品牌打天下,产品畅销国内外。公司以销定产,投入近亿元,新上了2条生产线,年产四氯化钛3万吨,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龙头老大”,迈上了产业高端,实现了生产与环保的良性循环。“如果不装上科技创新这台发动机,中星的今天将是另外的版本。”赵中友说。 创新无止境。目前,公司又投入1000多万元,深度开发多层式陶瓷电容器等电介质新材料,放大新产品开发效能,形成“应用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的创新格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