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8-10 11:48:27 |
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此前获悉的煤炭产业“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内将形成年产亿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6-8个,年产5000万吨到1亿吨的煤炭企业达到10个。而能源局透露的消息显示,“十二五”规划将煤炭兼并重组作为重要内容。国家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兼并重组将煤炭企业由当前的11000家减少到4000家。 与地方国企相比,两家央企不论在技术水平、盈利能力、资金实力,还是在获取政策支持的能力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旦煤炭行业的整合继续深化,两大央企自然不会放过任何扩张的机会,在跨省的资源整合上必然与地方国企短兵相接。 神华集团到2015年的煤炭规划产能将达到6.4亿吨(包含中国神华),较2010年新增2.8亿吨。另一家煤炭央企巨头中煤集团则在2010年初提出了产能5年翻一番的目标,到2014年集团煤炭产量规划将达到2亿吨。 除了两家央企外,各地方政府和各企业都在为进入规划中的大企业之列而暗自较劲。一方面,各省通过省内的整合不断打造大型煤炭集团;另一方面,省内各企业之间也在为整合还是被整合进行着“暗战”。 河南煤炭资源整合确立的到2010年年底力争建成3个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的目标如今尚缺一员。除了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平煤神马集团已经通过重组稳坐一、二把交椅外,义煤集团、郑煤集团、神火集团离5000万吨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目标差距较大,因此不排除大集团间整合而达到目标的可能。 而据熟悉河南省煤炭市场的一位人士透露,义煤集团和郑煤集团实力相当,重组难度很大。郑煤集团有郑州煤电这个融资平台,做整合相对容易。而现在义煤集团也通过借壳欣网视讯上市,壮大自身的融资能力,避免成为“被整合”的对象。 目前来看,各产煤大省轰轰烈烈推动的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实际大多局限在省内,而有关主管部门则认为,仅在省内进行的整合还远远不够。吴吟就以石油和电力系统作比,认为煤炭业的整合也需向这两个行业“看齐”,并鼓励进行跨省的整合。 在各省整合中,也出现了一些跨省整合的案例。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就有山东民营背景的企业鲁润股份参与其中。其子公司华瀛山西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获批作为主体兼并重组灵石县9处煤矿整合为3处,产能由177万吨/年提升至195万吨/年。而具有河北省国资背景的开滦股份则在介休当地政府主导下,入主当地整合主体泰瑞公司,间接成为介休市煤炭资源整合的主体。 但这些零星闪现的“跨省”整合并不属于主管部门所鼓励推动的“整装煤田跨省区整合”,更不足以让煤炭行业出现寡头垄断的格局。事实上,目前我国从事煤炭生产的央企神华集团和中煤集团在各省的整合中参与并不多。中煤集团是山西煤炭重组整合中唯一一家成为政府制定整合主体的央企,参与大同部分煤矿的收购;此后河南的整合则几乎与央企“绝缘”。 一位业内人士道破个中缘由:“地方利益的阻隔,是造成这些现状的根本原因。”1998年,煤炭工业部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被撤销,原煤炭工业部直属和直接管理的94户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地方管理。 随着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能源地位确立,煤炭行业景气不断提升,在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自煤炭企业的税收成为其财政收入的最大支柱。且不说外省企业需要在保证当地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煤炭资源,让非本省企业成为资源整合主体,甚至再将企业控制权拱手让给央企,这样的可能性就更是微乎其微。 山西一位从事煤炭产业研究的人士表示,国家把煤炭分到地方时正是煤炭行业效益最差的时候,现在行业景气了,企业也赚钱了,如果说要在各省继续推进整合应该没有问题,但要效仿石油、电力行业,从中央层面来集中,难度将不可想象。 但有意思的是,各省对待央企和潜在的央企整编地方煤企的态度也大相径庭。据媒体报道,山西省某官员表示,“倘若未来将煤炭上收中央企业,那么山西第一个不同意。”而在内蒙古煤炭主管部门的有关领导看来,虽然通过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煤炭资源向央企的集中,但在行政手段推动下,仍有可能成为现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