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是地方政府无奈之举。2010年5月4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强化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使得地方官员乌纱帽和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地方政府在大限将至时,只能通过行政手段临时抱佛脚。
“国家对节能减排不达标的城市问责,是要警示地方政府和企业,节能减排是必须要做的。不过,节能减排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剩下的半年时间远远不够。目前对政府而言,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关闭一些小的落后产能。”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刊记者表示。
在此次席卷全国的限电停产风暴中,一些小的高耗能企业、落后产能有可能被永远关停,“但也可能存在一些企业在风暴之后又死灰复燃。”林伯强说,“最大教训就是,节能减排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应提前做,不能等到后半年再去做。任何节能减排的手段都是需要时间的。”
邹结富也强调节能减排的循序渐进:“节能减排不是第一天提出来,它应该通过更多的渠道作宣传以引导企业。要让企业明确,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节能减排任务。”
矛盾后移
限电停产对节能减排产生了立竿见影的作用,然而,这种方式无异于杀鸡取卵。“限电确实不是一个好办法。”林伯强说,“第一,一旦停止限电,高能耗企业还是会回来;第二,限电导致经济成本很高;第三,限电不一定节能,企业不用电,可以用其他能源代替,这与节能减排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据测算,限电措施将使全国8~12月粗钢产量减少2570万吨左右。限电停产不仅仅是企业之痛,更是政府之痛许多钢铁、水泥企业都是政府的纳税大户。
“限电措施起到的只是警示作用,它不是长效机制。”林伯强说,“节能减排应该是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行为,最好是利用市场调节作用使企业优胜劣汰。”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巡视员贾银松表示,节能减排要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不应该采取运动式或一刀切。
风暴过后,随之而来的后遗症不容忽视。
“简单粗暴的限电停产将给‘十二五’带来更大的节能减排压力。”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对记者表示。
王震担忧限电停产的后遗症:“就像一个人发烧,吃点药是可以起到退烧的效果,不过发烧是有多种原因的,应该找到病因并根治它。后遗症将给‘十二五’带来很大的问题,等于是把矛盾后移了。”他认为,节能减排的初衷是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我们要求的是降低单位GDP能耗,可限电导致地方GDP也降低了”。这么一来,地方政府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如何实现节能减排。林伯强谈到,在不限电、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进行节能减排,才是靠谱的做法。
因为限电停产,钢材、水泥价格一路上扬,引起了市场的波动。林伯强说,资产价格上涨很有可能导致通胀。不过他也说,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产业升级
中国政府曾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40%~45%。而产业升级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之道,已经成为共识。
9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避免采取停限居民和公共服务单位用电等错误做法。
林伯强说,节能减排其实是一个提高能源整体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的问题。能源强度是能源总量除以GDP,通过做小能源、做大GDP的方式同样可以降低能源强度。目前节能减排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关掉高能耗的落后产能,更换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当然,最重要的是实现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服务业等,这些行业是能够增加GDP又不增加能耗的。”
林伯强认为,对于水泥、钢铁等高能耗行业,只有让其提高效率,将能耗降到尽可能低,才能取得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相较于欧美先进国家,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还是比较低的,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王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真正的节能减排,就是要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