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9月PMI数据,数据显示:2010年9月PMI为53.8%,较8月上升2.1个百分点,显示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进一步缓解。经济回暖趋势在8月得到小幅认证后得到进一步确认。考虑到PMI领先总体经济2-3月,故增强对总体经济在四季度触底回升的判断。
生产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了3.3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造纸印刷及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等行业低于50%。显示这一阶段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对这些行业的生产和供给产生影响。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5%,连续三月下降。库存和生产的背离昭示了现阶段需求依然旺盛。
新订单指数为56.3%,比上月上升3.2个百分点;进口指数比上月上升4.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上升进一步验证社会需求仍然比较旺盛,未来几月制造业形势仍较为乐观,四季度经济回暖具有一定的需求基础。
9月进口指数上涨4.5个百分点;而新出口订单仅上升了0.6个百分点。历史数据显示:9月作为临近国外两节的一月,新出口订单一般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而今年新出口订单只上升了0.6个百分点显示了国外需求的惨淡,外部需求的拉动力将会比上半年有所减弱,可持续性仍然存疑。
购进价格指数为65.3%,比上月上升4.8个百分点。购进价格大幅攀升,说明上游通胀压力有所反弹。随着需求的好转,购进价格上涨对下游价格传导性更强。维持通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是政策调控重点这一判断。
PMI维持升势,昭示经济将回暖
10月1日,中国物流和采购联合会公布了中国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9月份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3.8%,比上月回升2.1个百分点。9月份PMI上涨虽然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但季节性较小的汇丰PMI亦上涨1个百分点显示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进一步缓解,经济回暖在8月得到小幅认证后得到进一步确认。考虑到PMI领先总体经济2-3月以及四季度诸多因素如中央检查组清查最后一批“四万亿”相关建设项目是否按时开工和使用的影响,增强对总体经济在四季度触底回升的判断。
生产和库存背离,需求端旺盛
9月生产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3.3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两节的临近刺激了制造业生产。另外很多企业预期四季度政府会继续保持节能减排的高压政策而采取提前采购和生产也推高生产指数上扬。20个行业中,造纸印刷及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等行业低于50%。显示这一阶段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对这些行业的生产和供给产生影响。而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均高于50%。
9月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下滑,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烟草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高于50%;通用设备制造业位于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低于50%。库存进一步下降显示企业库存仍在调整,而库存和生产的背离昭示社会需求仍然旺盛。
新订单指数回升进一步验证需求旺盛论断
9月新订单指数为56.3%,比上月上升3.2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回升进一步验证社会需求仍然旺盛这一论断。未来几月制造业形势仍较为乐观,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需求基础。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中,只有纺织业、金属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低于50%,其余行业均高于50%,其中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等行业达到60%以上。从产品类型来看,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均高于50%,生活消费品类企业最高,接近60%。
内需强劲,外需可持续性存疑
进口指数比上月上升4.5个百分点,达到52.9%。显示需求旺盛主要集中于国内,其中不排除有部分节前刺激因素的影响。20个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服装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绒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行业低于50%,专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高于50%。分产品类型来看,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均高于50%。
相对应的是9月新出口订单只略升0.6个百分点。历史数据显示:9月作为临近国外两节的一月,新出口订单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而今年新出口订单只上升了0.6个百分点昭示了国外需求的惨淡,外部需求的拉动力将会比上半年有所减弱,可持续性仍然存疑。维持进出口对经济拉动效应在四季度将会减弱的判断。
购进价格攀升加大通胀压力
9月购进价格指数继续攀升。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65.2%,比上月上升4.8个百分点。购进价格继续攀升,加大上游通胀压力,随着需求的好转,PPI向CPI的传导压力不断显现。虽然四季度基数效应不断减弱,但涨价因素将会变得更加难以判断,输入性通胀等问题仍不能小视。维持通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是政策调控的重点这一判断。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全部高于50%,其中以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等行业为最高,达到70%以上。分产品类型来看,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用制成品类企业均高于60%,其中中间品类企业最高,达到7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