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预测中国2010年全年GDP增速同比可达9.9%,CPI有望控制在3%以内。在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增速将出现与2009年截然相反的变化,双双回落。报告总体判断,今年中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可能性最大。
投资、出口“变脸”
10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预测全年GDP增速同比将增9.9%,并且在保持政策力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预计2011年经济增速可达10%左右。不过,受多种因素影响,全年投资将明显回落;四季度出口也将大幅回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仍旧为负贡献。
报告表示,2010年4月以来,一系列针对高房价的调控措施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了较大压力,加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力逐步减弱减缓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因而预测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仅为19.5%,比2009年低13.8个百分点。
出口方面,虽然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呈现全面复苏态势,但进入下半年,美国经济开始呈现下滑迹象,加之受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中国外贸出口持续回升的势头将有所放缓,四季度预计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预计全年出口增长达27.3%,并预计全年进口同比增速为35.7%,全年顺差1650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旧为负。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报告会上也表示,2011年世界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受此影响,中国2011年外需将明显下降,从而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总需求不足。
此外,报告预测,中国经济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将达4.1%。第二产业增加值2010年增长速度将达10.7%,比2009年高0.8个百分点。由于中国中期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转变,2011年工业增速仍可保持10%以上。2010年和2011年,第三产业发展将呈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同比增速分别将达10.1%和10.2%。
通胀预期趋缓
与春季报告不同,社科院秋季报告将CPI全年增速预期从3.5%下调至3%。发改委人士昨日也指出,从价格来看,能够实现今年年初制定的将CPI增速控制在3%的目标。
社科院报告认为,2010年CPI上涨3.0%,主要是由食品类价格和居住类价格引起的。但从后期走势看,CPI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报告认为,当前需要密切关注、正确认识推动物价上升的长短期、国内外因素,管理好通胀预期。推动物价继续上涨的因素主要表现,一是全球范围内货币供应的超量发行;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三是国内劳动力工资和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调整形成的成本推动;四是自然灾害导致农产品供应存在不确定性。
发改委人士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粮食价格将趋于稳定,为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稳定奠定基础,工业消费品价格也将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政府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价格调整的力度和节奏。
社科院建议上调CPI目标至4%左右
“政府对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太低,可考虑上调至4%左右。”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其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年秋季报告》中如是建议。
社科院称,这样一方面为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创造宽松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消化过剩流动性,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善收入分配关系。
报告指出,2010年和2011年,CPI将呈现斜“N”型走势,预计其在2010年三季度触顶,四季度开始逐步回落,回落将持续到2011年上半年,然后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上升。“2010年CPI上涨3.0%,2011年CPI涨幅与2010年大致持平,达到3.2%。”报告说。
“内需不足将对我国价格水平形成向下压力,”报告说,“当前我国需求相对不足的供求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对此,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也在会上表示,快速的增长必然伴随一定的通胀水平。特别是当前中国农产品价格太低,尤其总体水平低于国际价格,要增加农民收入不应回避农产品涨价问题。此外,增加居民工资收入也必然要求物价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此前,中国政府对2010年全年CPI的控制目标定为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