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关部门获悉,《河北省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2010年10月28日省政府第7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下发,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为381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1%;最大负荷6150万千瓦,年均增长8.4%。
主网已无拉闸限电现象
据悉,预计到2010年底,全省全社会用电量2580亿千瓦时,最大负荷4100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152万千瓦,比2005年分别增加1080亿千瓦时、1770万千瓦、1830万千瓦,年均增长分别为11.5%、11.9%和12.4%。全省接收“西电东送”电力1015万千瓦、电量580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最大负荷和全社会用电量的24.8%和22.5%,比2005年分别增加750万千瓦、411亿千瓦时。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由2005年的6244小时下降到2009年的5026小时,主网已无拉闸限电现象。
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
据悉,受建设条件、配套政策等因素影响,我省新能源开发利用不足,除风电形成一定规模外,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处于起步阶段,核能、潮汐能等开发尚属空白。火电比重偏大,装机容量占884%,发电量占全省总发电量的97%,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和14个百分点。20万千瓦级及以下火电机组仍有1088万千瓦,这些机组涉及人员较多,且部分处于电网末端,承担着当地供电和供热任务,短期内难以实施关停。
另外,2009年全省发电用煤约8300万吨(折5930万吨标煤),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35%以上,其中60%以上电煤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调入,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沉重负载。发电二氧化硫排放429万吨,占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的34%以上,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据悉,我省电网建设相对滞后。500千伏主网架有待加强。城乡电网基础仍较薄弱,10千伏高耗能变电设备容量占15%以上,单电源线路占30%左右,城乡电网保障能力有待提高。煤电价格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发电成本不断上升,发电企业处于保本或微利经营状态。
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为3810亿千瓦时
据悉,通过采用产值单耗法、线性模型法、弹性系数法等进行综合测算,预计2015年,我省全社会用电量为381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81%;最大负荷6150万千瓦,年均增长84%。按照备用容量18%考虑,届时全省需电力装机7260万千瓦。扣除接受外送电力1600万千瓦(按维持现有受电容量比例22%考虑),省内需电力装机5660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发电、小水电均按装机容量10%计算出力)。
主要发展目标是:电力装机:到2015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565万千瓦。其中,燃煤火电5360万千瓦、水电205万千瓦(含抽水蓄能电站130万千瓦、小水电75万千瓦)、风电9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70万千瓦、光伏发电30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413万千瓦,年均增长95%。其中,燃煤火电1690万千瓦。
电网建设:“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652亿元,是“十一五”电网投资的185倍。基本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坚强电网。
电力装备制造:建设保定、邢台两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电力装备产业基地,培育天威英利、河北晶龙等8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每个设区市平均新增1至2个热电联产机组
据悉,电力十二五规划制定了我省电力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分别是,根据城市化发展需要,在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单机容量30万千瓦级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要。按照每个设区市平均新增1至2个热电联产机组考虑,全省新建热电联产项目15个,总发电装机容量1050万千瓦。
按照煤电一体化综合开发思路,在唐山、邯郸、邢台、张家口煤炭主产区加快煤电一体化综合开发和单机容量30万千瓦级煤矸石发电项目建设,力争蔚县电厂2×60万千瓦坑口电站开工建设,确保邯郸、唐山2×30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建成投产,积极谋划大型煤矸石发电项目。
利用陕京天然气管道、中海油煤制天然气和唐山LNG码头区位及资源优势,在保证城乡生产生活用气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力争石家庄2×39万千瓦燃气热电项目建成投产。继续推进廊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开工建设。
发挥港口煤炭和海水淡化优势,加快推进曹妃甸、黄骅和迁西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部分机组开工建设,确保部分机组建成投产。(中国电力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