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能减排红线压力之下和拉线限电的背景之下,河北省9月份上报的钢铁产量受到了业界的普遍质疑。先是有分析师指出河北省钢产量涉及造假瞒报,后有中钢协明确指出,“有常识者便知其中不合理”。与以往个别地区主动调高钢产量不同,这次却是主动调低钢铁产量。
网易财经第一时间深入河北省石家庄、武安等地,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在钢城武安,闪现了重重数据造假疑云,有的钢铁企业实际产量与上报产量相差2倍以上,有的企业粗钢与钢材产量的比值严重不符合常理。
调查发现,钢铁企业也有自己的无奈与难言之隐,即使数据上被人为调低,但企业的正常生产还是受到了影响,不能满负荷开工。一位当地钢厂负责人向网易财经表示,“限产限电使我们损失过亿”。同时,地方政府也有强烈的保护当地企业正常生产的动力,在河北省武安市,钢铁企业是当地主要财政收入来源,若钢铁企业由于限产限电出现亏损甚至裁员,当地政府也会成为利益受损者,于是就出现“一手抓生产一手造数据”的局面。
一方面钢铁企业在拉闸限电的背景下减少了产量,一方面数据上人为干预,钢产量数据和用电能耗等指标大幅降低。河北省由此进入“绿色”榜单,在国家发改委11月9日发布各地前9月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表中,河北为三级预警,即“节能进展基本顺利”,20天的限电限产帮助河北进入了绿色榜单。(网易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