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7日表示,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上升空间。她指出,虽然目前推行利率市场化仍有障碍,但各界对利率市场化理解程度偏低,在目前的利率结构下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存准率未达上限
目前大型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9.5%,市场对存款准备金率是否还有上调空间存在分歧。对此,吴晓灵表示,未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还有,目前企业感到贷款紧不是因为商业银行的头寸,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足以满足商业银行的正常放贷要求。但是由于存在贷款收缩预期和信贷规模约束,银行信贷的整体规模可能比去年略低。
对于目前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否会对商业银行造成财务上的冲击,吴晓灵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对银行盈利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央行对存款准备金是按照1.62%的利率来付息的,这基本涵盖了银行的存款利率成本。“央行调高存准率,只是希望冻结一部分资金在央行体系,不希望银行用这部分资金再去挣钱,根本谈不到亏损。”
她说,土耳其外汇曾经增长过快,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激增,为了回笼货币,土耳其采取的是高达100%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目前中国的货币当局不会将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做到极端。现在大型商业银行执行19.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这说明银行吸收100元存款还是可以放出80块钱左右的贷款。”
就央行对利率工具的审慎运用,吴晓灵指出,这主要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主动性方面受到制约。其实,存款准备金率同样可以起到抬高市场利率的作用。“多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是可以的,但这不意味着弃用利率工具。”
针对此前央行对多家中小商业银行采取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吴晓灵表示,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未来还会继续使用。是否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主要看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进度、资本充足率水平以及银行的拨备状况。
不应低估利率市场化现状
目前,利率市场化成为金融界人士们的热点话题。吴晓灵认为,虽然目前利率市场化有障碍,但各界对利率市场化程度的理解偏低,在现在的利率结构下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她指出,央行不放开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差主要担心中国金融改革没有经受经济周期的考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利率市场化可能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但央行也明确表示,自我约束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可以先行试点,不能因为利差的存在而对金融产品开发带来过多影响。
对于当下的负利率问题,她表示,在抑制通胀过程中首先要克服的是贷款负利率。她说,央行控制的是利率下限,如果央行能够管理银行间流动性,在银行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资金利率会被逼高,市场可以形成贷款正利率。
而存款负利率会损害存款人利益,吴晓灵表示,这不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而是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在自由金融市场上,客户在银行存款收益低,可以投资到其他金融产品。“这是财富的重新分配,使财富保质增值,这是个人理财问题。但是对于小额存款人,不具有金融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在通胀的情况下应该由政府来补贴,实行定额的保值储蓄。”
社会融资总量不会替代M2指标
吴晓灵指出,货币供应量M2作为中间目标不会被社会融资规模替代,但是用社会融资规模替代贷款是可能的。
历史数据显示,贷款增长和M2缺乏一一对应关系,银行除了贷款之外,发行票据、购买债券,甚至是外汇占款,都会让银行创造货币,所以仅仅控制贷款规模无法控制货币增长。而股票、债券、信托投资基金不会创造信用货币,但是会改变货币构成。“所以除了观察信贷规模,应该观察社会融资总量。”
她指出,金融危机的教训是社会融资规模会带来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央行提出的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重要的监测变量。和贷款形成替代关系,和M2不存在替代关系。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2011年我国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这一增幅能否如愿,关键看央行能否有效控制流动性,以及国家能否对在建项目真正做到'有保有压’。”吴晓灵说。
吴晓灵指出,现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70%以上都是中长期贷款,继续对项目提供授信会加大通胀压力,停止贷款会导致项目的停摆甚至出现半拉子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