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毁落后设备自筹3.8亿元推进资源精深加工
松桃汇丰锰业按循环理念升级产业
从行业格局看,世界锰产业的重心在中国,中国锰业的集中区则是以贵州松桃、重庆秀山、湖南花垣为犄角的“锰三角”地带,松桃则又是这个三角地带的核心。
从业态结构看,金属锰的整个生产流程被清晰的划分为3段:矿石采掘和锰粉加工为前端,电解提取为中游,锰渣废水处理为后合。而能整合3段形成一个闭合式产业链的企业,至今是个空白。
在偌大的松桃锰产业中,设备陈旧、资源依赖、粗放增长是最为显著的特征,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为束缚产业跨越增长的痼疾。
几个月前,几声巨响,松桃汇丰锰业三分厂里的两条传统电解锰生产线成为历史,松桃锰业传统产能升级开始破冰,一个总投资达到3.8亿元的锰工业循环经济园将在明年6月全面建成试车。
破冰,从炸毁落后设备开始
5月8日,贵州省松桃汇丰锰业有限公司三分厂电解锰车间建设工地。
站在被炸毁的原来的电解锰生产线旧址上,建筑工人小杨至今还直呼可惜:“又不是不能生产了,两条线每年1万多吨的产量,近两个亿的产值呢,说没就没了。”
小杨也许不知道,这两条线还是目前同类企业中大量采用的,生产出来的产品纯度还高,金属锰含量超过国标,能达到99.83%-99.88%。
“能用不表示就好,资源占用率高、污染大、劳动生产率低,走资源精深加工和循环经济道路是这个行当迟早的事情,早改强于晚改。”汇丰锰业老总付平英持另外一种观点。
而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观点,她需要自筹3.8亿元,几乎是近年来自己企业赚来的全部家当。
在设备旧址上,四跨巨大的厂房已经完成了钢结构件的吊装,这里将是未来企业电解车间,计划中的两条新生产线,年产能将达到4万吨,堪称“一个顶俩”。
新设备上去后产能提升只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的全面提升才是关键。由于采用新型、环保、节能型电解槽,电绝缘性好,强度、刚度高,焊接性能优良,将使吨锰平均直流电耗降低300度左右,电耗减少1000万度左右,仅此一项企业就新增利润500万元以上。
建设,从集约清洁生产着眼
不同于一般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汇丰锰业的改造带着全方位特征,其核心着眼点就是“集约化清洁生产”。
在三分厂占地近百亩的区域内,与电解锰工序建设齐头并进的还有多个辅助工序的建设工地:
在电解锰工序的正下方,是一座按照目前最先进技术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这里将完成废水的清洁化处理,然后全部回收重复使用。
电解锰工序工地的左下方,数个锰粉预处理池已经完成塑胶全覆盖,这里采用的自控技术和酸浸洗涤压滤一体化技术等,将使得漂洗、浸油、入槽等工序一气呵成,为电解工序提供高质量的清洁锰原料。
电解锰工序的右上方,一处占地数亩的山体正在进行开挖,杨向明介绍说,这里将是锰粉厂的建设地。从矿山采掘而来的锰矿石,将在这里被加工成锰粉初级产品。与传统的锰粉厂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里将有完备的防尘设施,整个生产过程几乎看不见粉尘飞扬的场面,而且传输系统全部为履带式,自动化程度极高。
“整个场地明年6月建成后,这里将实现集约化清洁生产,真正改变锰工业‘傻大黑粗散’的传统景象。”杨向明说。
构架,按循环经济要求布局
如果说三分厂只是汇丰锰业倾力打造的一个集约化样板基地,那么从3年前开始的锰业经济循环链条的建构,则是汇丰锰业从更大更宽泛层面作出的战略性构架。
在尝试做强电解锰核心工序的基础上,汇丰对于前段矿产资源整合和后端锰渣的综合利用,则明显带着链条性特征。
首先,汇丰筹集资金整合收购了松桃寨郎沟锰矿﹑黑水溪锰矿和裕鑫锰矿,实现了企业对锰矿资源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利用,破除了企业壮大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此基础上,为了降低锰渣对环境的污染,汇丰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同完成了锰渣制砖专利技术的应用研究。去年开始投资3200万元,开工建设锰渣制砖项目,一期建设的年产3000万块锰渣砖生产线今年3月正式投产。
今年4月,“锰渣蒸压砖”顺利通过国家相关质检,并被我省列入新型墙体材料准予在建筑中使用。二期扩能至年产1亿块的项目也即将展开。
该项目可解决目前电解锰所产生的废渣,既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尽,也为企业真正形成“锰矿——锰粉——电解锰——新型建材”的完整循环经济链创造了条件,企业从粗放式资源依赖型向资源效益型嬗变指日可待。
“整个链条布局构建预计明年6月份即可完成,而且生产规模升级到5万吨的计划也已备案。”付平英介绍说。
据测算,按照这种循环经济方式生产4万吨电解锰,汇丰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将降低到120kw·h/吨,废水产生量降到3.6万吨/年,减排锰渣量10万吨/年,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