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来,光伏行业寒气逼人,企业减薪裁员、工厂关闭甚至企业破产的消息屡屡传出,行业主要产品价格纷纷跳水,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里,各大光伏企业也纷纷以惨淡的业绩草草收场。
行业集体入冬
在我国,与太阳能概念相关的国内上市公司多达102家,其中,精功科技、天龙光电等21家光伏代表企业,是各大券商常用的标的公司。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述21家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53.13亿元,同比增长31.52%;实现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滑32.40%。2012年一季度,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0.72亿元,同比下滑33.82%;实现净利润397万元,同比下滑99.74%。
价格下跌成为业内各公司的业绩杀手。据统计,2011年,上述21家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20.17%,同比下滑5.47个百分点,2012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再度下滑至14.71%。因此同时,光伏上市公司也纷纷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前瞻资讯《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月度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一季度,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及组件等光伏发电主产品市场均价皆纷纷跳水,一季度多晶硅、电池片及组件均价分别同比下滑48%、57%和44%,而硅片价格则大幅下跌70%。
4月初,欧洲最大光伏企业Q-cell宣布,放弃了此前制定的一项债务重组计划,并向法院提交破产申请;4月下旬,挪威太阳能大厂Renewable Energy Corporation ASA(REC ASA)宣布关闭第2座多晶硅厂;5月,先是行业巨头江西赛维巨亏后的减薪裁员、债务诉讼;紧接着,湖州光伏老板欠款18亿元潜逃遭曝光;5月9日,总部驻德国柏林的Soltecture GmbH成为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光伏企业;5月17日,美国最大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生产企业First Solar宣布关闭在德国的工厂;5月18日,美国对华光伏双反初裁出炉,反倾销税31.14%至249.96%的幅度让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光伏行业的寒流狂扫亚美欧大陆,释放出全球光伏产业入冬的凄凉信号。
金融危机时,江西赛维执行的是不裁员、不减薪、不减产的“三不”政策。但这一次,江西赛维却没能撑住。如今,这家国内的光伏巨头正陷入,裁员、减薪及欠债的风波中。5月2日,江西省有关部门与赛维达成协议,在地方政府的担保下,银行向赛维提供20亿元信贷以支持后者渡过难关。
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银行对光伏企业的信贷就开始收紧。这一次赛维危机虽然以当地政府的紧急援助收场,但鉴于江西赛维在业界的影响力,该事件足以让光伏企业成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
资料显示,银行目前对光伏行业持谨慎态度。以江苏常州地区为例,对于光伏企业的信贷,常州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和上级行均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将贷款转为贸易融资、上收授信权限、停止新增授信,甚至压缩退出。其中有5家银行对辖区9家光伏企业实行“压缩”政策、4家银行对辖区6家光伏企业实行“退出”政策,其余均实行“维持”政策,没有银行实行“进入”政策。
在信贷量上,至2012年3月末,常州银行金融机构对辖区光伏企业授信总额为146.4亿元,较2011年10月下降11.1亿元;用信总额为87.5亿元,较2011年10月上升6.6亿元,其中贷款余额40.2亿元,较2011年10月下降16.1亿元。
在江苏金坛,银行对于本地光伏龙头企业的信贷政策没有太大变化,但对中小型光伏的贷款却较为慎重,目前一般只收不贷。
在谨慎的信贷政策背后,是光伏企业较低的开工率。
有数据显示,常州有银行授信的30家光伏企业中,产能利用率超过90%的仅有5家,全部为大中型企业,低于50%的有2家,全部为中小型企业,多数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在50%-80%间,其中半停产的有8家,停产有1家,全部为中小企业,至2012年一季度末,较2011年10月增加4家半停产企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光伏行业研究小组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行业整合将成为光伏行业的主旋律,一批规模较大、竞争能力较强的企业将得以生存继续发展,竞争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将面临被收购或淘汰离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