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钢铁行业,备受关注的莫过于宝钢广东湛江项目和武钢广西防城港项目(下称“两广”钢铁项目 。经国家发改委核准,“两广”钢铁项目正式上马并相继开工,同时获准的还包括首钢迁钢项目。当钢铁行业处于“寒冬”之际,钢铁巨无霸项目却逆市集中上马,业界对此不无担忧。
应该看到,“两广”钢铁项目选择在此时上马,事出有因。从大的背景来说,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国家急需一批重大项目拉动,方能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就钢铁行业而言,也亟待结构调整,实现全行业的转型升级。
公开资料显示,宝钢湛江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铁92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938万吨,总投资为696.8亿元,将在广东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614万吨的基础上实施;武钢防城港项目建设规模年产铁850万吨、钢920万吨、钢材860万吨,总投资为639.9亿元,将在广西和武钢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070万吨的基础上实施。
“两广”钢铁项目规模空前,投资总额超过1300亿元,一旦全面启动建设,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加上担负调结构重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另外,从钢铁工业整体布局来看,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总体上呈现“北重南轻”、“东多西少”的特点,而且国内很多钢铁企业布局选址在缺水的城市。目前中国60%的铁矿石从海外进口,布局沿海,依港建厂,有物流成本优势,原料和成品运输费用将减少。
以武钢为例,由于身处内陆,长期面临着物流成本高企的局面,防城港项目每年可为武钢节省20亿元运输成本,而广西面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可助其抢占海外市场。虽然宝钢位处沿海,但物流还是不便,必须将运输铁矿石的船先在嵊泗列岛的马迹山港将大船换小船,再过长江口运至厂区。而湛江钢铁项目建设中的原料码头和成品码头离厂区仅数百米,且可停靠30万吨级的大船。湛江项目对于宝钢而言,战略意义同样重要。
但是,“两广”钢铁项目上马也存在一些弊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便是我国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
按照业界人士的说法,2012年起我国钢铁行业已进入全面过剩阶段,很难找到很有竞争力的品种结构,未来钢材市场价格将长期低于平均成本。有观点认为,我国钢材需求在2012年已基本上达到峰值,2013—2015年将在峰值上下波动,2016年以后钢材需求将逐步回落。钢铁产能过剩既不是阶段性的过剩,也不是局部的过剩,而是全面过剩。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钢铁行业的利润率为2.4%,今年1—4月,利润率进一步下滑,仅为0.1%。今年1—2月份整个行业甚至出现了全行业亏损,3月份虽开始扭亏,但随后钢价重新进入下跌区间,行业亏损加大,目前亏损面为33%。
今年4月中钢协副秘书长李新创曾表示,钢铁业现有产能可能已超过年产9亿吨水准,去年国内钢材消费加上出口不足7亿吨,产能与消费之间有明显落差。在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两广”钢铁项目获批,是否将导致进一步过剩也是业界担心的问题。有关部门多年来一直没有对新增产能放行,强调淘汰落后产能,可钢铁产能越淘汰越多。在钢价“跌跌不休”和钢铁业全面过剩的背景下,两个千万吨级别的项目同时上马引发业界担忧并非毫无道理。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材生产国,中国在高端钢材市场几乎空白,国内相关产业在装备制造、生产加工时所需的高端钢材,70%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据悉,防城港项目产品主要为热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等中高端板材,以及国内尚不能满足需求而依靠进口的高端钢材。而湛江项目同样以汽车、家电、机械和建筑等行业用板以及船用板、管线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等为主要品种。毋庸讳言,我国钢铁行业的创新能力仍十分薄弱,目前断言“两广”钢铁项目能否实现调结构的预期目标为时尚早。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向所谓“高精尖”产品进军已成为国内多数钢企的共识,越来越多的钢企加入了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行列,所谓“高端产品”的供应也越来越多,国内大中型钢厂的产品结构严重趋同。与低端市场一样,目前国内“高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在相隔仅200多公里范围内,未来两大巨头捉对厮杀。如果今后没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高端产品,过不了几年就会成为‘大路货’,无论宝钢还是武钢,压力都会越来越大。
总的来说,“两广”钢铁项目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不容乐观,关键在于国家今后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倘若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两广”钢铁项目可能会获得成功,否则,上千亿的投资可能成为一笔“昂贵的学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