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煤炭信息研究院和奥地利国际咨询中心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参考情形下,到2015年和2020年,包括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煤制烯烃和煤制油在内的我国煤代油产业产品将分别替代3779万吨和8352万吨的原油消费,占同期国内石油生产量的15.96%和29.35%。而在低增长情形和高增长情形下,到2020年,我国煤代油产业可以替代4656万吨和1.3675亿吨原油,占同期国内石油产量的18.81%和40.49%。届时,煤代油产业将对我国石油消费形成有效的替代,发展煤代油产业成为我国必然的战略选择。
煤代油是指通过发展清洁煤技术实现对石油的有效替代,煤制甲醇可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掺烧,煤制二甲醚可与液化石油气(LPG)和柴油掺烧,煤制烯烃替代石油裂解制得的低碳烯烃,煤制油则直接生产柴油、汽油、石脑油等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
当前,我国己投入工业化示范的煤制油项目有5个,产能达160万吨。根据煤制油项目进展情况和几个煤制油企业规划,到2015年煤制油产能可达1200万吨,2020年可达3300万吨的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煤代油行业研究小组预计,按照高中低三种增速计算,到2015年我国煤制油的生产规模分别达到600万吨/年、1000万吨/年、1200万吨/年。到2020年高增长情景下可达5000万吨/年。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的有3个煤制烯烃项目,到2010年产能约170万吨;规划中的项目有6个,将在“十二五”期间投产,届时将形成530万吨的煤制烯烃产能。预测到2015年,我国煤制烯烃规模约为700万吨。
预计“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乙烯产能的增速将分别达到5%和6%。尽管如此,2015年和2020年的自给率只有56%和62%,煤制烯烃市场空间巨大。前瞻预测,到2015年,按照低中高三种增长情形,煤制烯烃的生产规模分别达到300万吨/年、500万吨/年、1000万吨/年。到2020年高增长情景下可达2000万吨/年。
2008年我国甲醇产能己突破2000万吨,实际产量1126.3万吨,开工率只有50%左右(仅有12.6%的甲醇装置处于正常生产状态,有25.8%的甲醇装置处于限产或半停产状态,有61.6%的甲醇装置处于停产状态)。其中天然气甲醇约占30%,煤基甲醇约占70%。甲醇进口143.37万吨,出口36.78万吨。前瞻产业研究院煤代油行业研究小组预计,按照低中高三种增长情形,到2015年我国煤制甲醇的生产规模分别达到2000万吨/年、3800万吨/年、6400万吨/年,在高增长的情况下,到2020年或可达9000万吨/年。
2008年底,我国共有二甲醚较大生产企业57家,产能合计约620万吨。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装置开工率下降(仅有13.9%的二甲醚装置处于正常生产状态,有45.8%的二甲醚装置处于限产或半停产状态,有40.3%的二甲醚装置处于停产状态),2008年产量仍达310万吨,己成为全球最大的二甲醚生产国。前瞻预测,到2015年,按照低中高三种增长情形,煤制二甲醚的生产规模分别达到500万吨/年、1200万吨/年、1900万吨/年,到2020年高增长情景下可达2300万吨/年。
整体来看,前瞻产业研究院煤代油行业研究小组预计,到2020年,我国煤代油产业每年将消耗大约3亿吨煤炭,并将排放3.5亿吨二氧化碳,因此,我国煤代油产业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