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份,中国银行体系依旧疲软的信贷投放能力,给寄望于新一轮刺激政策的人们泼了一盆冷水。
6月12日,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的信息显示,6月第一周,工、建、中、农四大国有银行新增贷款仅66亿人民币,信贷市场并没有如期出现回暖态势;而存款也延续了此前一贯的月初大规模回落的情形,四大行存款较上月末大幅下降2720亿元。
不过,银行信贷投放的微观表现,尚不能反映宏观政策微妙的变化。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无论从金融机构总行还是地方分支机构,5月份以来正在越来越多地接收到来自地方政府强有力投资冲动下的政治动员。
一位股份制银行中层告诉记者,近期地方政府一把手或分管副省长亲自带队到各家总行拜访的现象多了起来,“四大行情况可能更典型。”
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也透露,近期监管机构也正在研究金融机构“稳增长”措施,其中重要一条便是,金融体系要保证国家发改委已批项目的贷款需求,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信贷结构性失衡
5月份近8000亿元的新增贷款数据甫一公布,就引起市场哗然,这一数据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的7500亿元水准;不过,从贷款结构分析看,5月份贷款结构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善,大多数贷款是在月末最后三天集中投放的。
从结构上来看,5月份中长期公司贷款新增1699亿元,占当月新增贷款的21.4%,尽管这两项指标环比4月均略有改善,但是仍处于上半年的低位;而票据贴现新增2320亿元,仍然占到了近30%的份额。
“信贷需求上不去,是结构性的问题。”6月12日,某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分析:从资金需求端分析,一方面,当前由于企业订单减少、出口放缓导致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减弱;另一方面,那些借款需求的大头——地方融资平台、“铁公基”等大项目的在建、续建项目本身的信贷需求一直很旺盛,但政策一直控制得很死。
从资金供给方分析,大多数商业银行存贷比一直高居不下,又加之高居不下的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供给能力明显不足。
如果跟踪人民币存款每周的变动情况,就会发现,商业银行存款“撑杆跳”现象显著,即一到月末存款集中爆发,6月末恰是季末考核,相信银行体系存款将会季节性大幅回升。
“但是据我们与银行基层人员沟通,每个月的‘撑杆跳’游戏难度越来越大,下半年将难以为继。”某中资券商银行分析师如是点评道。
6月9000亿?
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的分析,当前中国经济遭遇的几个问题是:第一,今年投融资平台将迎来集中还款高峰,经济增长的下降就意味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的大幅度下降,无论是东部、西部、中部地区都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第二,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当房地产投资大幅度下降以后,部分行业出现较大面积亏损。第三方面的问题是由于前期投融资平台欠下债务,再融资的能力明显下降。第四个问题则是不规范的民间借贷和泡沫经济结合,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可能引发较大冲击和群体性事件。
“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明显加大,实际上我们现在地方政府、银行形成了一种过度依赖土地、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的情况,如果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话,银行、地方政府都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余斌分析。
如此一来,进入5月份,受中央政府“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的政策鼓舞,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再度高涨,商业银行也正在受到愈来愈多的压力。
多位监管人士透露,银行监管机构的政策“微调、预调”,包括银行可能会被动员支持发改委已审批项目的贷款需求,而监管机构也可能会松动对铁路、公路、自身具备还本付息能力的融资平台项目、中低价位和中小套型住房等贷款限制。
“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铁公基等贷款政策都有可能调整。”接近监管的人士透露。
“6月份将是个关键月份。”据上述股份行人士观察,今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到期回收率还是挺高的,但是续贷率也很高,“一年期变三年期,三年变五年”。续贷情况有借新还旧、还旧借新、展期三种;续贷率各家银行情形不一。
在中金公司看来,银行面对新审批的稳增长项目将处于两难境地,最终“有限度”支持的可能性较大,伴随着存款在二季度末的惯性冲高,新增贷款有望达到9000亿元左右,意味着二季度新增贷款将达到2.3万亿-2.4万亿,上半年完成全年新增贷款的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