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煤炭以及多数化工子行业出现持续产能过剩,这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亟待破解的难题。数据显示,六家氯碱上市公司中,南宁化工、新疆天业2012年分别亏损2.8亿元、0.7亿元;氯碱化工最新发布的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利润同比下降97.65%。钢铁业更是陷入了“越亏损越增产”的怪圈,全行业已经连续5个季度亏损,但产量数据却持续创出新高。按照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的说法,钢厂盈利5月比4月差,预计6月比5月差。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各个行业都在寻找化解产能过剩的出路,而依靠市场化的手段推进去产能或更持久有效,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当转变发展思路,加紧修订完善相关政策,避免重复建设。
钢铁 紧盯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
“这个行业显然是供大于求了,(钢厂盈利)5月比4月差,预计6月比5月差。产量持续增加的高峰已经过去,预计国内钢产量只比去年涨1%-2%。”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日前在上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据中钢协统计,1-4月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6.95亿元,同比增长2.7倍,销售利润率0.23%。其中,4月份实现利润1.53亿元,销售利润率0.05%。这还是矿山、金融等非钢业务的贡献冲销了整体的亏损,实际上4月钢铁主业已明显亏损。而考虑到6、7月无论是建筑用材还是工业用材都将转入淡季,市场供需情况堪忧,后期钢厂盈利情况或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从2000年到2013年,这十几年时间,全世界的钢产量由8亿吨的水平增长到15亿吨,净增长7亿吨,中国钢产量从1.28亿吨增加到7.16亿吨,中国钢产量占全球将近50%。
“钢铁业陷入了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受两头挤压。有点利润的时候,疯狂生产,这带动了矿价的上涨,挤压了利润,同时造成钢铁库存增加,价格又开始下跌。目前看不到钢铁业何时能形成良性循环。”我的钢铁网一份研究报告称。
在刚过去的一周(5月27日-5月31日),国内钢价再次恐慌性下跌,上海区域钢价单周下跌170元/吨,北京区域钢价单周下跌70元/吨。目前国内螺纹钢、热卷、中厚板等主流钢材品种的价格均已经跌破去年9月低点,直逼4年来新低。同时,由于市场价格与出厂价格倒挂严重,部分钢厂倒挂已接近400元/吨。
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在5月29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中国钢铁工业从中长期走势来看,已经进入一个峰值平台区。他表示,以往钢材需求预测,主要是看钢的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钢材消费强度要进一步下降。7亿吨钢消费量将是一个平台,15-20年基本上是这么一个轴上下波动,低的时候可能是6亿吨,高的时7.5-7.6亿吨。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粗钢产能达到9.95亿吨,与2011年相比产能增加了1.45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2%,同比上一年下降了8.46个百分点。2012年中国的粗钢产量是7.16亿吨,而国内今年粗钢产量日均持续在200万吨以上,保守估计将达到7.5亿吨以上。
中国钢铁工业何时能走出困境,达到一种健康的供需平衡?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转型期,发达国家的钢铁行业的走势情况给中国钢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日本钢产量1973年到了高峰1.2亿吨,然后在1亿吨上下振荡,40多年维持在这样的水平。在经历峰值平台区时,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痛苦的充分甚至恶性竞争,部分企业被市场淘汰,企业跟着市场转型升级的需求研发产品。但中国由于存在地方利益,这种洗牌的时期可能更长,至少在3-5年内无法看到结果。
煤炭 延伸产业链条扩大利润空间
钢铁的苦日子已经持续了数年,而被称为“黑金”的煤炭业,经历了“黄金十年”后,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一夜之间从夏天过渡到了没有白昼的冬夜。
煤炭价格与国内外经济增长周期之间的关联最为直接和敏感。国内发电量的增长,主要是火电发电量的增速决定了煤炭价格,同时,中国水电供应的增加以及清洁能源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煤炭市场的需求,这在经济转型期体现的更为显著。在进出口方面,2012年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国外煤炭需求严重不足,煤价一路下跌,在煤炭全球资源配置的格局下,低价煤炭自2012年开始便大幅涌进中国,2012年煤炭净进口2.8亿吨。2013年一季度累计进口8000万吨,同比增长30.1%。按照这样的进口增速,行业内预计全年净进口将超过3亿吨。
除此之外,煤炭产能释放速度远远大于下游需求。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万亿元,总体可形成近30亿吨产能。加之山西、内蒙古资源整合与技术改造矿井陆续进入投产期,市场过剩压力明显。
煤炭作为原料工业,仅从价格数据就能直观看到日子过得好坏。5月29日发布的环渤海地区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10元/吨,环比下降0.16%,弱势下行格局未改,总体比去年同期下降20%多。
多年以来,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每年底将进行煤炭谈判,“市场煤和计划电”使得发电企业几乎每年要被动接受年年创出新高的煤炭价格,而电价却受到国家发改委的价格管制。但现在市场供求发生了逆转,在煤炭业火速进入寒冬大势中,过去多年受煤炭企业“剥削”的发电企业、钢铁企业展开“痛打落水狗”架势,使得煤炭价格的下行雪上加霜。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进斗金的煤炭企业盈利快速下降。国内39家煤炭上市公司2012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创5年最低,其中33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率为负值。2013年一季度,煤企利润继续下滑,其中中煤能源净利16.55亿元,同比降37.8%;大同煤业净亏损2.99亿元。
在这种窘境中,煤炭行业如何救赎?4月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提出,促进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的转变,推进煤炭生产消费方式革命。业内解读为,延长煤炭产业链,发展以煤制油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资源地区煤炭直接液化、煤制气等项目核准的闸门可能松开。同时,作为山西省长的李小鹏提出,“增量、稳价、提效”的策略,要求企业加强同煤种、同区域、同流向的合作,防止互相压价、内部竞争。具体这种战略战术是否能解煤炭之困,看起来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来慢慢验证。
化工 利用市场机制避免重复建设
产能过剩像一把“利剑”指向传统产业,也是化工行业长期以来挥之不去的梦魇。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化工行业六七成子行业均存在过剩问题,诸如氯碱行业、乙二醇行业,过剩令行业不堪重负。
近年发展迅速的氯碱行业,其产能及产量均列世界第一,产品主要用于制造有机化学品、造纸、肥皂、玻璃、化纤、塑料等领域。业内人士称,氯碱行业正在重复着中国大多数竞争性行业所经历过的“粗放型产能扩张-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普遍亏损-企业转型或淘汰整合”的道路。
PVC(聚氯乙烯)是氯碱产品之一,它主要用于房地产领域,近年来房地产调控致需求大幅下滑。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PVC表观需求量为1393.34万吨,同比增长率仅为0.77%,远低于2003-2011年10.4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连锁反应一直在发生。中债资信高级分析师迟家欣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12年上半年,受PVC开工率大幅下降的影响,氯碱联产导致部分烧碱(氯碱重要产品之一)产能不能完全释放,产品供应相对偏紧,促使烧碱价格呈现明显上涨趋势;2012年下半年,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烧碱出口数量亦出现明显回落,加之新增产能投放带来的供给增加导致烧碱价格快速下滑。
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对73家重点氯碱企业月度统计分析显示,2012年1至9月氯碱行业亏损企业达36家,亏损面达到近50%。2012年三季度末开始,烧碱价格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目前PVC和烧碱价格均处于历史低点,仍未呈现出明确的止跌回升态势。2013年1-3月,氯碱行业处于传统需求淡季,行业亏损状况进一步加剧。
迟家欣称,根据企业在建项目和新扩建装置计划,预计2015年末,中国PVC和烧碱产能将分别超过3200万吨/年和4500万吨/年,而根据《氯碱行业“十二五”规划》和《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测算,2015年中国PVC产能利用率将低于50%,烧碱产能利用率将低于65%,产能过剩问题较当前情况更为严峻。
专家指出,氯碱等化工行业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一是因地方政府过分注重GDP的量而非质,二是行业准入门槛有待进一步提高,要解决产能过剩痼疾,政府应该转变发展思路,加紧对相关政策规定进行修订,也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如此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