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节制扩张引发“钱荒”央行坚持不放水
资金“地震”倒逼银行转变扩张模式
国内金融业正遭遇史上罕见的“钱荒”。上周四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飙升578.40个基点至13.4440%的高位,上周五大行联手打压资金开盘价的迹象较为明显,但流动性状况仍不容乐观。
尽管存在短期因素,但专家认为,此次“钱荒”的更深层次原因,还是与银行业无节制扩张有关。而央行坚决不放水,则意在迫使银行进一步改进流动性管理,并给一些银行快速的同业业务扩张敲响警钟。
闹“钱荒”
源于银行无节制扩张
稍早之前的6月20日,隔夜拆借利率飙升578 .40个基点,上升至13.4440%,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在银行间国债市场,出现了全线暴跌,大多数现券交易员被迫抛售债券,1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债出现利率倒挂局面。
而上周五即6月21日,隔夜拆借利率大幅回落495个基点,至8.492%,7天拆借利率下跌246.1个基点,至8.543%;而14天利率则继续上涨97.2个基点,至8.566%,1M利率上涨29.9个基点,至9.698%。尽管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半年末考核的临近,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对资金的渴求将持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间资金面紧张的趋势仍然将持续。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爆发的“钱荒”,同即将到来的年中考核以及外汇占款萎缩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季末月份平均增加2.3万亿元,而季初月份平均减少5115亿元。在存贷比考核的影响下,每逢关键时点,银行都会投入到“抢钱大战”中去。另外,公开资料显示,5月份外汇占款增加人民币668.62亿元,较4月份2943.54亿元的新增量大幅降低了77%,有券商甚至预计,6月外汇占款可能处于净下降的状态。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说,6月1日生效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使热钱流入速度减缓。此外美联储缩减Q E的预期增加,也加大了热钱的逃离。而央行面对流动性趋紧并未轻易出手干预,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的紧张局面。
尽管如此,在经济学家们看来,银行业此次“钱荒”的更深层次原因,还是与中国银行业自身无节制扩张有关。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认为,银行间市场出现的资金面极度紧张的状况,并不是因为当前货币政策将收紧,而是过去几年商业银行随心所欲扩张自己的业务规模,达到一个极点后的集中爆发。她说,监管部门强化理财监管以及加大对跨境套利交易的监管,也导致各银行需要增加资金以满足合规要求。而部分银行对流动性盲目乐观,没有做好资金控制,贷款增加过猛。
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则表示,今年以来,随着杠杆率的不断放大,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超额备付金在逐渐下降,3月末超额备付金率从去年年底的3.51%降至2.58%,二季度,超储率继续下降,业内人士估计已经降到1.5%左右,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边际承受力也因此大为下降。
张承惠指出,当前M 1、M 2以及社会融资总量增速较快,但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是部分进入产能过剩行业,此外部分资金被用于早期的还本付息,资金大量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大博弈
央行继续强化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状况收紧促使商业银行呼吁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向市场注入更多资金。但央行并未出手。有分析认为,实际上,当前银行间市场不是缺少资金,而是机构太悲观;另外,银行创造出的买入返售业务,把信贷业务变成资金业务,把用于同业拆借的资金变成影子资产锁死,央行不“放水”正是在对这些影子资产的风险进行控制。
日前,央行召开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议对近期货币形势做了判断,其中包括近期存在的三大问题,“一是货币市场波动,部分银行长期从事大规模的同业批发业务,期限错配相当高,给流动性管理带来较大压力;二是信贷增加出现过猛的势头;三是信贷结构依然不合理。”据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
具体而言,央行指出,前一阶段,有部分银行对宽松的流动性盲目乐观,对6月将出现的一系列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估计不足,包括准备金补缴、税款清缴、假日现金投放、补充外汇头寸及外企分红派息、贷款多增等,措施不到位。一些大行并未发挥市场一级交易商应有的作用,导致货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对于信贷投放,央行认为,一些银行认为政府会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出台扩张性政策,提前布局占位。央行披露,6月上旬,全国银行信贷增加近一万亿,创历史之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4家主要银行中,有一半的银行这10天增加的贷款比其6月整月的限额还多,其中邮储银行放贷1000多亿,中信银行放贷500多亿,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均放贷300多亿。
如此大规模的信贷猛增背后是贷款结构不合理问题。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央行明确指出,6月前十天全国银行新增贷款中70%以上是票据,部分银行票据占比之高尤其需要关注,恒丰银行占比98%,浦发银行占比94%,光大银行占比79%,这不仅不可持续,还存在潜在风险,且一般性贷款增加不多,这被各方认为是信贷空转、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的政策没有落到实处。”
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央行表态将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据悉,央行在会上明确,银行必须改进自身流动性管理,大行要发挥好市场稳定器作用,一些重大突发性问题要及时向央行汇报,如果因资金调度带来的清算问题,可以提起报到央行货信部门协调解决。总之,只要是系统性风险,只要银行各方面工作到了位,央行会给予支持。
另外,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下一步也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变,既不会宽松,也不会收紧,并着重围绕“稳定政策、优化结构、提升服务、防范风险、深化改革”五个方面展开,并要求控制信贷总量、把握好投放节奏,如果银行二季度投放少于限额,有结余的可以留到下半年使用。
去杠杆
须重视同业资产期限错配
对于未来的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前景,有分析认为,在即将到来的7月,银行将转股分红,企业也将进行财政缴款。如果央行继续不放水,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将会继续。尽管此前曾经传出“大行逼宫央行投放资金”的消息,不过,期待央行再放水的机构要失望了。业内人士表示,央行此次坚决不“放水”,就是意在逼迫银行加快其去杠杆的进程。“如果任由影子银行发展,银行就真有问题了。”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指出。
此前,监管层接连祭出银监会8号文、10号文、银行间债券市场清理整顿等调控手段来约束银行过快的信用膨胀,但是银行的信用扩张仍在继续。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的《影子银行与银行的影子———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指出,债券购买和同业业务是“银行的影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银行购买债券的信用创造活动和银行发放信贷的机理一样,而银行同业的信用创造则要隐蔽和复杂得多。社科院报告指出,经测算,通过同业业务进行信用创造的规模由2009年的2万亿飙升至2012年末的近12万亿。
金融机构同业业务主要包括同业存放、同业拆借、回购等业务,涉及债券、贷款、票据和受益权等诸多资产类别。路透指出,近年来包括中国四大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之所以假道同业市场扩张资产规模来获取高回报,由于银行通过信贷扩张资产规模受限,而同业业务资本占用和政策监管都相对较少,而成为银行机构增杠杆,扩张资产规模的优先选择。以同业业务表现突出的兴业银行为例,该行金融资产总杠杆比率从2010年末的20.76倍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9倍,同期的同业杠杆比率却从4.72倍升至6.7倍。
刘煜辉指出,为规避监管和节约成本,银行会找一家过桥银行,通过发理财产品或券商定向资管,对应信托授权和票据授权,再返售或者购买理财产品,将其转化成同业资产,但实际上是一笔信贷业务。用同业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非标)业务,使得中国银行影子业务特别是去年到今年上半年膨胀最厉害,杠杆率急剧上升。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经济参考报》坦言,过去,监管层也会时不时做些压力测试,结果出来很多都是皆大欢喜,可是,到了真正市场出现波动甚至危机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没有在“裸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短期金融市场波动检验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以目前的货币市场运行机制,央行要熨平短期利率波动应属举手之劳,但是,波动本身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体检,预期近期一些对流动性盲目乐观、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准备不足的金融机构,会付出学费,特别是近期在同业市场期限错配显著的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