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光伏产品、葡萄酒相继卷入中欧贸易争端漩涡之后,钢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伤”的产业。近日,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上诉中国对其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关税,并提起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
虽然中欧之间的无缝钢管纠纷由来已久,但这次“交手”正值中欧光伏争端胶着时期,案件走势颇受业界关注,可能成为中欧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的导火索。
反戈一击
中欧此次无缝钢管贸易摩擦始于两年前。2011年9月8日,根据国内相关钢管企业提交的反倾销申请,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012年5月8日,商务部初步裁定,欧盟和日本对我国出口相关不锈钢无缝钢管存在倾销行为。当年11月8日,商务部终裁认定,从欧盟和日本进口的不锈钢无缝钢管的确存在倾销行为,中国国内相关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并于次日开始征收9.2%~14.4%不等的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其中,西班牙公司的适用税率为9.7%,德国公司和其他欧盟公司的适用税率为11.1%。
随后,日本率先就此案向WTO提起投诉申请,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专家组也在今年5月24日正式成立。
如今,欧盟也步日本后尘,正式提起申诉。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对无缝钢管征收的反倾销关税在程序和实质理由上与WTO规则不符。按照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如果中欧双方的磋商没有结果,欧盟可于60天后要求WTO建立专家小组进行争端裁决。
欧盟决定上诉后,商务部条约法律司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发表谈话表示,中方已收到欧盟提出的磋商请求,将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妥善处理。
合理自卫
从去年底我国做出反倾销终裁算起,迄今时隔半年之久,欧盟突然决定上诉,联想到近期日益升温的中欧光伏争端,欧盟此举颇有认定我国反倾销调查乃光伏案反制措施而回击的嫌疑。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对欧不锈钢无缝管反倾销并非贸易报复,而是属于正当的产业自卫。
近年来,我国从欧盟进口的不锈钢无缝管大多属于特种钢管,比普通钢性能更高,成本和价格也更高,多用于石油、天然气管道,超临界、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等,每年不锈钢无缝管进口量大约达到4万吨,均价在1万美元左右。
然而,随着国产高性能无缝钢管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欧盟相关出口企业为保住既有的在华份额,频频采取大幅降价等手段,大量向我国市场倾销不锈钢无缝钢管产品,对国内相关产业发展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面对中国国内相关产品的压力,欧盟对华出口的不锈钢无缝管产品价格已经从过去的30万元/吨降低到10万元/吨以下。”浙江久立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杰英表示,目前久立特材已经完成了大多数高性能无缝管的国产化,但由于欧盟相关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低价销售,公司高端产品市场遇到较大冲击,被迫进一步降低价格。
除了久立特材,我国江浙地区的一些民营不锈钢企业如武进、青山等也具备不锈钢无缝管的生产能力,其月产量合计接近1万吨。
如此看来,我国对欧盟无缝钢管征收反倾销税并非贸易报复行为,而是对国内钢铁产业的正当保护,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自卫手段。更何况,在整个钢铁产业低迷的背景下,目前我国无缝钢管行业也正遭受高产量、高库存和低效益的煎熬。据统计,4月份无缝钢管企业亏损面已达40%,利润率仅为0.05%,而市场价格已经逼近金融危机时的水平,为近5年来的低点。
“国内无缝钢管行业本就产能过剩,如果欧日的钢管产品以较低价格对我国实行倾销,对于钢管产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国家对无缝钢管的反倾销调查,不仅为了保护当前相对脆弱的国内钢管产业,而且也体现了我国对待国际贸易争端态度的转变,已从过去的被动挨打变为主动出击。
两手准备
近年来,中国与欧盟在钢铁领域摩擦不断,但几乎每次都是欧盟率先发难,且钢管产品频频“中招”。
早在2010年,欧盟就对中国不锈钢无缝钢管产品展开过反倾销调查,并最终决定征收48.3%~71.9%不等的反倾销关税。今年2月份,欧盟又对我国外径超过406.4毫米的无缝钢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据我的钢铁网调查,去年中国累计向欧盟出口相关产品1.65万吨,金额接近2000万美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欧盟接连祭出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与其近期公布的钢铁业振兴计划不无关系。为重振低迷的钢铁工业,欧委会36年来首次提出了一项振兴钢铁业的行动计划。相关数据显示,钢铁业为欧盟提供了36万个就业岗位,年销售额达到1700亿欧元,年产量1.7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1%。
然而,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由于汽车和房地产等下游需求大幅减少,欧盟钢铁行业陷入了泥潭。与2007年的高峰相比,欧洲钢铁需求已经下降了近三成,去年欧盟钢铁产能过剩已达25%。
相比欧盟的连续挑衅,对欧不锈钢无缝管反倾销却是自2011年以来中国首次对国外钢铁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业内专家指出,主动“出拳”,表明经过白热化国际竞争的洗礼,中国主动保护国内产业的意识逐渐提高,并且能够更加合理、熟练地运用世界贸易规则,以维护国内产业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委曲求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完全具备通过打击对方出口令其付出代价的能力,并且可以运用的反制手段也很多,但协商谈判一直是中国对待贸易争端的一贯立场。
当然,如果政府层面磋商无法达成一致,国内不锈钢无缝管产业还要早做打算。郑杰英建议,面对欧盟的反戈一击,国内相关企业需要内外兼修,对内练好内功,在低端产品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加快高端产品研发,促进产业升级,与其他兄弟企业“抱团”渡过难关;对外则要积极开拓印度、中东、东南亚等颇具潜力的新兴市场,实现出口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