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的话题备受各界关注,不少专家提出,“合理区间论”的关键是上下限的设定,特别是当经济超出上下限时,政策会怎样调整。二季度GDP数据已经逼近下限7.5%,会不会出台“稳增长”政策,会出台怎样的政策,这是大家眼下最关心的事情。
中国经济新引擎将助推稳增长保就业
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以来,一系列的经济形势分析研讨会议传递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当前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政策的着力点仍是调结构。这让不少人担心经济增速会否继续下滑。其实,调结构并非单纯的压缩产能、经济降速,相反,调结构是为了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引擎,而这个新引擎将助推稳增长和保就业。
对此,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价格、科技等改革,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体制保障。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激发市场活力;切实加强污染防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总理还特别强调了大力发展服务业,因为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保就业,且更环保、更可持续。增加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业水平,可以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形成稳定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也会对经济结构优化和质量价值提升产生放大效应。现在的关键是,要破除阻碍新引擎发挥作用的藩篱,让这些中长期的政策尽快见效,尽早发挥新引擎拉动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作用。
调整产业重心服务业是最好的就业容纳器
中国经济新引擎中,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无疑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服务业、信息业等。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助推经济增长,还是吸纳就业的容纳器。实际上,包括医疗、文化、教育等在内的服务业需求非常旺盛,却长期受到供给瓶颈的压抑。要推动服务业崛起,关键在于增加有效供给,这就需要政府不断释放制度红利,改革现行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在增加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方面,更多地向社会资本开放,更多地让市场来配置资源。
近几年来政府一直强调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并在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署中首次提出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这对现代服务业的推动力不可小视。
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扩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是关键。与传统的汽车、房地产相比,信息消费的潜力则更大。一些地方的农民一边聊天一边用手机拍照、发短信,可以看出,信息消费不仅可以促进消费升级,释放市场潜力,其配套设施的建设还能带动有效投资。目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特别是4G技术开发才刚刚起步,为此政府制定了具体的促进政策。
还有环保产业,作为既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又能还人类理想生存环境的行业,也将在中国产业调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今年来,重金属问题突出、水源安全性面临挑战、空气质量连续超标、引发了一系列公共治理危机,全国进入环境公害高发期。对于这些直接影响生活、危害健康的突发事件,民众维权意识逐渐觉醒,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污染治理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为此,国家研究部署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相关政策,李克强总理还要求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到2015年,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同时还提出了加快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技术装备研发推广等五项节能环保政策支持。
调整投向“铁公基”仍有助力稳增长的空间
对于传统产业中的产能过剩问题,总理指出,调结构是一篇大文章,我们不能为了调结构就单纯压缩过剩产能。在我国的很多地方,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比如即使到“十二五”末期,我国的铁路营运里程也只有美国现在的一半。所以我们要将资金投放在这些薄弱的基础设施方面去,这样就不会造成重复投资和过剩产能。同时还能带动相关站点的建设,不要把这些看成“铁公基”来了,一些必要的投资还是需要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投向,投资主体要多元化,投资机制也要改革、创新。
同时,还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不少欠账,特别是节能环保设施的建设,包括地下管网、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通过BOT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建设城市的“下水道”工程,即可以助力经济增长,又可以改善民生,关键是要在投资机制上创新,在投资主体上多元化。
加快棚户区改造破解城市二元结构
新城镇化已经不是新话题,但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则是实实在在的稳增长措施。未来几年,政府将调整优化投资安排,压缩一般性投资,集中一部分资金重点加强对棚户区改造方面的支持,把钱用在“刀刃”上,引导、带动信贷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
加快棚户区改造还能有助于破解城市二元结构,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当下,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仍是现有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倾向性的再分配才能缓和、化解这一现实难题。而棚户区改造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让更多困难群众住进新居,同时也能进一步优化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无疑能有效消除因城乡差距、贫富悬殊、分配不公等带来的不满和社会矛盾。
同时,对棚户区的改造也是新型城镇化的一部分。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目前,已经在城市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大约有2亿多人,其中很多在中小城市已经居住了10年、15年,很多人反应农民工因为落不了户从而不敢买房,也就不敢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一旦解决了他们的户口问题,消费就能刺激起来,棚户区居民和农民工加起来有2亿多人,这是个非常大的内需。
打造新引擎需要盘活存量拆除藩篱
金融对经济运行发挥核心作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既有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又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就需要继续推进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打开固有的藩篱,给新引擎发挥作用的充足空间。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指导意见》提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完善,以及资产证券化、放开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等,其指向均是通过市场机制将资金配置到具有经济效益、能够创造就业的企业中去,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下半年,经济形势依然复杂,调控能力面临新的考验,必须加强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研判,增强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并且提高政策的精细化水平,增强有效性。在发展服务业、棚户区改造、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多种措施并举,让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尽早尽快地迸发出蓬勃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