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之手必须与市场之手相协调,不能袒护低端落后产能,不能给低端产能搞“雪中送炭”,要让他们自然死亡。这样虽然有阵痛,但绝对值得忍一忍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产能过剩本来是一种正常现象,不是新问题,也不是洪水猛兽。但当前的产能过剩越来越严重,其特征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首先,当前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行政力量推动产业发展,而市场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比如,在产能已经明显过剩的情况下,仍然有16个省(区市)把钢铁、23个省把汽车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发展产业。
具体到某个项目来看,在得到一些不规范的优惠和减免后,企业的投资、生产的成本偏低,没有反映真实成本,造成了市场秩序扭曲混乱。
第二个原因是近些年经济的波动性比较大。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我们过了几年高增长低通胀的好日子,这样一种好态势使得投资者对前景过于乐观,但是危机造成内需和外需全部收缩,市场需求的大起大落和政策的急剧调整,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矛盾。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传统的靠项目审批来管理经济的方式失效。尽管有比较强的投资审批制度,但没有控制住。早在2004年国家就出台文件,对钢铁项目在质量、能耗和资本金构成等方面做了很多规定。如果达不到规定,国家不予核批,不予备案。但是2004年以来新建的钢铁项目,只有四成经过合法审批。这说明在执行规章制度的时候,地方放松了监管。说到底,还是有单纯追逐GDP的心态和行为。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淘汰落后产能,可就是成果不显著,原因就在于政府的手与市场的手,没有牵在一起,反而经常“掰手腕”。正常情况下,市场的力量应该是可以淘汰低端落后产能的。政府之手必须与市场之手相协调,不能袒护低端落后产能,不能给低端产能搞“雪中送炭”,要让他们自然死亡。这样虽然有阵痛,但绝对值得忍一忍。
未来,应建立起矫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减少政府的投资项目审批,建立新型准入制度。现在的投资项目审批是管投资规模、管投资效益等,其实这是投资者自己最关心的,政府不应该关心。新型的准入制度要用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指标来对投资项目进行约束和管理,只要把好了以上关口,让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自然会发挥作用,无需政府过度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