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副室主任付保宗做客新华网,与网友谈“如何化解产能严重过剩”。
新华网消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付保宗今日做客新华网,与网友谈“如何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在访谈中他们指出,化解产能过剩是长痛不如短痛的正确选择,应提升认识落到实处。
国务院日前下发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体现出很多政策亮点,如何落实成为当前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
两位专家表示,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化解产能过剩的势在必行。
付保宗认为,当前的经济下行,很大程度上是长期结构性因素没有真正解决造成的,很多矛盾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刻。“恰恰因为这种压力的存在,需要我们迫切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以利于未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他说,从另一方面来看,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小康社会,收入水平比2010年翻一番,届时将接近或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从中高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存在着较难逾越的中等收入陷阱,表现在产业领域就是结构升级、技术升级受到了阻碍。“这个时候积极采取措施,将产能过剩的突出矛盾作为切入点进行全方位把脉,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朱继民谈道,化解产能过剩不是简单的事情,即使政策可以从某些方面给予支持,被化解产能的地区确实仍将面临系列问题。但是现在不解决这些矛盾,将来带来的更多痛苦可能更难以解决,这是长痛和短痛、未来痛和现在痛的问题,“长痛不如短痛”。
其次也要感受化解产能过剩对于国民经济的正能量。
化解产能过剩所带来的重新洗牌在所难免,朱继民指出,这种洗牌是一种优胜劣汰,有利于整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发展目标,一个是产能规模达到基本合理要求、二是发展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三是长效机制初步建立,整个国民经济将迎接积极向上的变化。
由此来看,他提醒道,优秀企业不需要对化解产能过剩有太多恐惧;处于低端的、长期粗放发展的企业则可以认真考虑将来的发展方向,社会标准和市场评价体系在发生重要变化,不能再以简单的扩张规模、污染环境、高能耗的方式发展。
当然,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承担着出方案、遏制继续扩张、分类清理整顿的责任,压力着实不小,朱继民坦言,不过,要看到过剩产能的化解,有利于地方产业质量提升、形成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能够为当地今后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相比于当前不少企业欠债又欠税来说,对于地方财政将带来积极意义”。并且,中央也将会对好的做法给予鼓励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