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长江流域七省二市正在加紧编制上报涉及本地的经济开发材料,为国家出台长江经济带规划做参考。]
《推动长江经济支撑带转型升级综合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将出台。
《指导意见》所指的“长江经济带”将涵盖长江七省二市(湖北省、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重庆市、上海市),覆盖包括主流、支流在内的长江全流域(如流经湖北省的汉江、清江,不含流经贵州省的乌江)。《指导意见》将从综合交通物流、产业分工合作、新型城镇化、开放开发先行、生态环保、机制协调等六个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
这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举办的首届长江经济支撑带合作论坛上获悉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没有中西部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其中抓手之一便是推进长江流域的发展。
“目前,长江流域七省二市正在加紧编制上报涉及本地的经济开发材料,为国家出台长江经济带规划做参考。”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张忠家说。湖北省一位主要领导亦向本报记者透露,如何破除当前体制、机制障碍;如何推进统一市场建设以及如何平衡地区发展等,《指导意见》均将有所涉及。
经济升级版的“长江梦”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带。目前,全国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87%的外贸货物都依靠长江航运。
重庆工商大学原副校长廖元和已在长江边生活了近70年。“长江流域是中国农业发展条件最好的区域,也是解决中国粮食安全最可靠的保障。”廖元和说,不仅如此,长江流域还是近代工业的摇篮,从上海江南造船厂,到汉冶萍公司,到中国三线建设工业,支撑起中国从原材料工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完整体系。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召开了关于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相关会议,国家发改委指出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当务之急就是要壮大能够支撑转型升级的长江经济带。
上海市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指出,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兴起于江河流域,成长于城市带群。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从沿海开始,然后沿内河而上,在内河周边发展起来。“黄河现在不能航运了,是地上河,沙子占了50%,我国最大的航运通道就是长江了。”杨建文认为,“国家之所以选择在上海建立首个自贸区,就是因为长江流域在其身后,为其提供支撑。”
而在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看来,我国要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仅依靠沿海经济带的支撑引领作用是极不利的,要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中国经济第二季”,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
杨开忠说,长江流域人口4.87亿,占全国36%,“36%的人口能不能高收入,我想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能不能高收入(的问题)”。
行政分割问题仍突出
杨开忠认为,建设长江高收入经济带,未来七到九年长江流域经济增长率必须保持在10%左右。要实现这一增长,就不能走过去的老路,靠廉价劳动力、土地等驱动发展,而是要建立有利于全流域开放的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自由贸易的共同市场之路;加快形成长江沿线对内、对外的无缝衔接的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规模报酬递增;重点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积极打造上海、武汉、重庆等三个航运中心。
但现实情况是,现行的行政分割问题较为突出,区域之间没有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产品要素和资源制约流通受到限制。为此,杨开忠建议,可借鉴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经验,建立一个综合农业、水利、交通、生态、能源等相关方面的综合机构——长江流域管理局,推动长江经济带向高收入水平经济带转型。
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马建华则认为,除了建立长江流域管理局,还要建立若干机制,包括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等。
六大领域促建长江经济支撑带
即将出台的《指导意见》将从六个方面促建长江经济支撑带。
综合交通物流方面,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综合优势,坚持“软件”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以交通枢纽带动大物流,以大物流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城市群。
产业分工合作方面,要发挥好各地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推进沿线产业梯度转移,也要在局部地区和若干领域实现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率先突破,加快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集约高效、互动共赢的产业分工合作态势。
新型城镇化方面,既要发挥好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也要加快发展一批区域性大城市、卫星城市和中心集镇,形成多层次城市发展格局。
开放开发先行上,要积极探索建立长江全流域航运网络“大通关”制度,提高通关效率,提升开放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