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达到28万亿元,较10月末增加了近4000亿元。尽管新增余额比10月份的4416亿元有所减少,但从绝对数量看,依然保持着历史高位,而且较过去每月新增1000亿元左右的水平有着质的变化。
为什么外汇占款突然出现“跳升”?这是“均衡汇率理论”的完全失效。中国央行一直坚持“汇率均衡理论”,认为人民币升值一定会带来贸易均衡,也就是贸易顺差的逐步消失。
但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国际经济形势稍有好转,中国出口就会大幅提高。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2.7%,创下今年最大出口增幅,贸易顺差为2089.17亿元,创近5年新高。非常残酷的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人民币8年升值了40%,贸易顺差没有减少,反而加大;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还在坚持汇率均衡理论,并试图以此找到人民币汇率的均衡点。
利率畸高压抑了中国国内投资,人民币升值压抑了中国的国内消费。这是规律,是对抗和破坏中国“拉动内需”政策的市场状况,必须尽快加以修正。而要修正,中央银行必须首先要放弃汇率均衡理论,重新考量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汇率改革必须遵从为中国实体经济服务的基本原则。
有报道说,11月份,央行外汇占款近4000亿元,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净投放现金846亿元。所以,当月市场流动性呈相对宽松状态,在银行间市场则体现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仅是微幅上涨。这简直是“无视事实的谬论”。去看货币市场利率,无论是回购定盘利率还是shibor的大起大落吧,从哪儿可以获得“微幅上涨”的结论?
以12月18日为例,shibor隔夜利率上涨11个基点,7天期利率上涨144个基点,14天期利率上涨53个基点,一月期利率上升52个基点。中国短期基准利率已经攀升到5至6的水平,这是市场流动性充裕的表现?发达国家的基准利率变动25个基点那是一件大事,意味着一次加息或减息,而我们变动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基点几乎是家常便饭。
“热钱”涌入越高,中国利率水平越高。因为央行减少市场干预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必须扮演吞吃“热钱”的角色,从而缩减流动性。而央行不予全额对冲,必然导致流动性紧缩,尤其是央行给出的货币是短期的,而商业银行购汇锁定的流动性是长期的,与美联储通过“锁短放长”投放货币相反,中国“锁长放短”是收紧货币。
正因为“热钱”越流入利率越高的原理,笔者坚信,“热钱”正在冲击中国。因为,它们现在到中国的无风险套利年化收益率超过10%。现在,自贸区已经为“热钱”自由进出的窗口,监管风险也在大大降低。它们为什么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