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富》杂志1月13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经济平衡术 20多年来,中国政府每年都设定GDP增长目标,且总能设法达到或超过预期。今年,北京选择不明确此类目标,令不少商界人士担心。(让北京)不再一味追求增长目标的现实是,若得以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的大胆结构性改革将彻底改变中国经济。同大多数改革一样,政府公布的措施或将带来长期可持续增长,但几乎注定在短期内会抑制经济增长。
这并非没有引起中国决策者的注意。他们清楚,若为今年设定硬目标将令其处于不利。从宣传上看,这么做或将有损新领导层有关终结“GDP崇拜”的承诺。从实践上看,目标设置过高会向市场发出政府准备为保增长而牺牲经济改革的信号,但降低目标也会发出同样负面信息并削弱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此种局面下,至少在目前看,北京不公布官方目标乃明智之举,能保持某种程度的灵活性。
但这种含糊不清并未让中国政府从经济困境中解脱出来。说白了,北京必须在充分贯彻改革的同时,确保经济不至于迅速下滑。
简化企业审批手续、允许成立中小银行等小规模改革,会适度促进增长,但几乎无助于证实新领导层决意改革的可信度。而更重的大改革,如引进基于市场的利率、促使国企参与更多竞争、推行严格环保法等,可能抑制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向来是拉动中国GDP的最大因素。但也不可避免地催生产能过剩并阻碍家庭消费等。北京的最终目标是降低对这类增长的依赖,转向基于消费的更可持续增长模式。
这个目标看似很好很简单,实现起来却极其困难。即便不考虑利益集团的反对,任何此类转型都意味着短期内增速必将下滑——中国所有东亚邻国都经历过。即便在最理想状况下且政府具有决心和能力,也需要多年才能完成这种转变。(作者裴敏欣,王会聪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