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会”掌门人首次集体亮相
人大记者会传递什么信号?
昨天,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周小川、尚福林、肖钢、项俊波、易纲集体现身,这在人大记者会历史上是第一次。由于易纲是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外汇管理局局长,可以归入央行序列,所以,这次亮相的更大意义在于体现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这“一行三会”的协作组合。
回顾过去20年全国人大的历次全体会议,央行行长单独举办记者会几成惯例。2003年4月形成“一行三会”新格局后,这一惯例大体得以延续。也有央行行长与银监会主席一起,或央行行长与发改委、银监会、国土部等负责人一起出席的情况。而证监会、保监会单独或参加“组合记者会”的情况一直没有出现过。因此,此次“一行三会”掌门人一起亮相同一场记者会,是一个新的迹象。
在这次记者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回答了5个问题,尚福林和肖钢各回答了3个问题,项俊波回答了2个问题,易纲回答了1个问题。由于时间所限,提问和回答自然有随机性,但回答问题的数量也大体反映了四个监管机构各自的分量。除了对货币政策、汇率改革、对外开放等宏观政策的关注外,舆论对民营银行和股市、债市的具体改革安排尤为关注。而把这些问题放在同一场合讨论,则构成了一幅金融体制改革的全景图。
笔者认为,“一行三会”作为我国金融监管的四大主体,各自承担着不同职责,相互有监管的边界,但为适应全球金融市场跨业交叉、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四家机构更应加强协调合作,形成集中统一的监管运行机制。各自为战已无出路,必须加快一体化进程。
客观而言,20年来,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受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思维的束缚,对混业经营过于谨慎,这已成为阻碍金融行业发展的包袱。近10年来,受到国际潮流的推动,国内混业金融发展也有很大进展。
为适应金融混业、跨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务院十分重视建立和增强协同监管的体制。目前,“一行三会”建立了分工合作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了央行的牵头地位。但是,联席会议制度毕竟不是常设机构,四家机构特别是“三会”各管一摊,并且,“三会”还各自承担着促进各自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的任务,难以超脱地、全局性地执行监管。
在全球金融行业混业创新层出不穷,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的今天,分业监管的不足已很突出。因此,有关组建全国金融业监管委员会的呼声日渐高涨。笔者对此表示赞同。
由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一是政出多门,监管效率低。如对社会融资总量以及分类别融资的调控,对债券市场的集中统一监管,对股票市场的定价改革,都因政出多门左右掣肘。二是定位不当,监管常越位。各个监管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充当着监管对象“上级主管机关”的角色,可以借此干预监管对象的内部事务,包括向其派遣或者“隐性派遣”管理人员。三是产权与监管的关系界定不清,造成宏观调控错位。由于国有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当中占比很大,导致政府的“有形之手”可以借信贷渠道干预企业、干预市场,导致市场信号紊乱。这些问题已不容等待。
既要解决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又要发挥好行政监管的作用;既要鼓励金融创新,大力发展混业经营,又要守住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这正是我们加强、调整和优化“一行三会”职能,尽快形成集中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