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上市公司宏信集团正被指责是湖北清江的最大污染来源。
“清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对上游污染肯定担心。”3月17日中午,湖北宜都市清江河段汉洋坪渡口附近,年近五旬的游泳爱好者张勇(微博)(化名)对时代周报记者痛心疾首地说。
张勇的担心并非空谈,自从2006年清江上游锰矿尾矿库渣溃坝,酿成重大污染事件之后,近年来,他和队友们已经难以靠肉眼判断水质的好坏。
沿清江河道上溯约60公里,是清江一条名叫沿溪河的支流,河的一侧则是隔河岩大坝,国家4A级景区清江画廊就在大坝内。而距离清江画廊不足20公里则是长阳蒙特电解锰有限公司(下称“长阳蒙特”)的厂房所在地。
依托沿溪河流域的锰矿,长阳蒙特每年开采60万吨矿石,金属电解锰年产能超过4万吨。而长阳蒙特隶属于湖北宏信实业集团(下称“湖北宏信”),湖北宏信已被列入拟上市公司,10年来一直致力于锰产业开发,体量不仅位列全国第二位,且在全球也是屈指可数。
过去10年内,湖北宏信每年给当地的利税几乎占到当地财税的三分之一强,但是带来的污染难题也备受诟病。
水质污染直接威胁到清江下游宜都市超20万人口的饮用水,“鉴于清江已被列入宜都城市备用水源,如果上游产业不升级,不及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最终受害的是下游城市。” 宜都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认为。
“任何企业或多或少是有污染的,老百姓不认可,国家是认可的。工业没有污染的话,那不是睁眼说瞎话吗?”30岁的湖北宏信总经理刘杰,虽然执掌集团公司帅印不过5年,言语中的气场却超乎众多80后人士,有着数学专业背景的他喜用“绝对”、“万无一失”、“绝不可能”等来修饰语气,以期说服对方。
而时代周报记者历时一周走访清江沿岸多地发现,虽然事故频发,但清江污染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根治,开发矿产资源所带来的阵痛正在沿着河流在每一个沿岸的城市和乡村中蔓延。
尾矿渣库溃坝之祸
从长阳县城往西11公里,清江和沿溪河在此交汇,前清后黑,江水分隔泾渭分明。
上游锰矿企业10年来的排放,已经将沿溪河底的石头染成黑色,早春的沿溪河谷两岸,金灿灿的油菜花刚刚开放,一片一片的黄色与一河黑水形成鲜明的对面。
“水看起来黑,其实是锰颗粒富集在岩石表面,今年计划是将河道翻修一下,但没污染。”刘杰反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对外号称土家族发源地的湖北长阳县,一直力图将旅游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一度向外推介生态品牌,但未能脱离工业立县的窘境。
3月18日,时代周报记者在位于沿溪河上游小溪峡上的王家棚村,看到近60米高的长阳蒙特尾矿渣坝矗立在大山中,场面令人触目惊心。而这一座矿渣坝也是悬在矿坝周围两河口和王家棚两个村庄5000多人,乃至下游宜都市区20万人头上的一把利剑。
2006年6月22日,一夜暴雨,长阳蒙特尾矿库渣坝被洪水冲毁,数十吨含有硫酸的矿渣顺着小溪峡的山沟被冲到沿溪河中,河水裹挟着矿渣奔腾10公里,直接注入清江,迫使下游41公里外的宜都市全城停水3天。
据时代周报记者观察,小溪峡是一条自上而下的溪沟,长阳蒙特电解锰车间则在渣坝以上,采矿区高层更在电解锰车间之上,一旦有洪水来临,冲击力非常强大,这些堆放在库里的黑色矿渣极有可能被洪水迅速裹挟到下游。
2006年溃坝事故之后,长阳蒙特投资3000万元重新建起一座高达60米的特大型渣坝,设计库容68万立方米,但短短7年不到,渣坝的库容仅余10万立方米,已紧逼警戒线。
“也就是工厂一年的矿渣容量。”当地村民对记者说道。
另外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尽管蒙特锰业花大力气建好了渣坝,但并非万无一失,2007年和2013年,同样发生“黑水”外溢,当地村民只得跑到亲戚家躲避。
而在湖北宏信负责人眼里,渣坝绝对不会有任何风险。他证实“前两次溃坝的水是山洪太多,汇集,才引起外溢”。
但一位曾经参与渣坝建设的工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时渣坝修了近2年,虽然坝体灌注水泥有近万吨,但是最大的风险在于渣坝两侧,当时是基础做进山石里,一旦山石风化,后果不堪设想。
更大的担忧在于,现有50万方余的矿渣已逼近库容极限,24小时不停工的电解锰车间产生的矿渣废物今后如何去留?
刘杰表示,公司正在距离工厂5公里外的沿溪河上游的王家棚村委会旁,修建一个库容170万立方米的新尾矿库,“今后所有的矿渣都倒在那里。”但王家棚的村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5公里的运输肯定会带来污染,而新渣库会直接威胁沿溪河的环境。
而前述参与渣坝修建的工人透露,修建渣坝2年时间,他曾现场目睹长阳蒙特全部采取直排污水。
脆弱的生态
据记者了解,长阳蒙特的锰矿石全部来源于古城锰矿,古城锰矿同属于湖北宏信实业集团。公开资料显示,湖北宏信控制着长阳县境内4.4平方公里的探矿权,拥有其中1.1603平方公里的采矿权,探矿权属范围内可供采掘的锰矿石总储量约1600万吨。
从2005年,宏信集团就在该县高家堰镇古城村矿区和龙舟坪村王家棚矿区日夜开采,最近几年,年产能达到60万吨,但很快,出现了采空区。
根据长阳国土部门数据显示,2008年3月,当地四方坪村落,发现最突出的4条裂缝,即在当年8月启动村民分期搬迁工作。2011年的政府调查报告显示,采空区影响当地60户198名村民,长阳蒙特538名工人及古城锰业230人生活在危岩崩塌区内。
更为严重的是,据采矿工人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该矿采空区越来越大,甚至矿井里安全柱都未留,回采率不到20%。而对于目前采空区究竟多大,记者多方询问均未获解答。
此外,流经长阳的清江水域长约148公里,长阳蒙特及长阳铠榕电解锰公司等多次发生渣坝满溢事件,清江水质是否有变化,清江长阳断面总锰、氨氮、六价铬、高锰酸盐指数是否稳定等问题,一直受到外界关注。但多年来,当地环保局一直未向外公布水质情况。
而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湖北省环保厅《关于长阳蒙特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问题的监察通知》鄂环办(2007)68号文件显示:“长阳蒙特再次发生锰矿尾矿库废水外溢事故,导致下游清江水体遭受污染。省委、省政府对此次事故高度关注。”措辞极为严厉。
利益纠葛的十年
从2004年正式投产开始,宏信集团旗下的长阳蒙特已经在当地高速发展近十年。而这十年,也是宏信集团与当地村民利益纠葛的十年。
据当地村民对记者介绍,沿溪河里的石头变黑,河水有时甚至呈4种颜色交替出现,被村民视为毒物。村里的兽医甚至勒令村民不喝河水,连牲口都不准喝。
经初步统计,长阳蒙特核心污染重点区域在该村5组,直接受长阳蒙特厂区影响大概有11户村民,核心污染区有土地近150亩,当地此前全部种水稻用于自家口粮,2007年溃坝事件后,种水稻的水田被迫全部改种旱田,但直到今天,谁也不敢给田地浇河水。
而另一方面,许多村民受访时,也承认产业开发确实对贫穷落后的村庄产生翻天覆地的拉动作用,而一位曾经受访的王家棚村干部直言:“企业对当地贡献很大,不能因为污染就把企业赶走。”这位村干部将屡次纠纷的本质归咎于“利益之争”。
当地村民长期对锰矿电解厂投诉强占土地、环境污染、采空区、农作物死亡、村民生怪病等诸多“罪状”,而宏信集团也有颇多“花钱消灾”的举动,以此伴生出不少纠纷和事件。
记者了解到,以湖北宏信为主体曾投资为村民架设水管、修公路甚至拿出1700万元做公益事业,以图示好,但收效甚微。记者在当地发现,长阳蒙特在当地招工的工资平均在每月2000多元,而当地最低工资只有750元/月。
另外,记者独家获得一份王家棚村2013年11月的收支表显示,仅在这张财务报表中,村里收到古城锰矿2013年农户补偿费49028.72元和长阳蒙特农户搬迁补偿费达7万元。
自从2008年宏信集团收购蒙特锰业之后,也一直想淡化其在清江的污染问题。
据了解,湖北宏信除保持旗下国内4家电解锰企业14万吨的年产能,最近几年,多次将资本触角伸向国外,于赞比亚投资铜矿、在乌克兰投资建设年产能20万吨电解锰工厂,刘杰向记者证实,这也是被迫转型,“清江是长阳未来很重要的财富,要保护好”。
他透露,海外基地建成后,会将长阳原矿石和电解锰产能削减一半。
而早在2011年左右,湖北宏信投资3000万元建设锰砖项目,意图每年消耗15万吨的尾矿渣,但砖厂的工人则向记者坦言目前只能掺进尾矿渣的20%,如果要达到60%的分量,技术上尚难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宏信在当地举足轻重,仅2013年,就向当地贡献税收8000万元,占据长阳财税的三分之一强。经济发展和环保如何达成平衡,仍然是个待解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