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浪潮正在兴起,这一次的“重头戏”显然是混合所有制。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这一话题引发热议。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董事长汉斯-保罗·博克纳说,中国众多竞争性领域的行政垄断仍然存在。垄断地位使得国企没有提高效率的动力,更加依赖行政垄断,希望通过政府优惠政策来维持生存和发展,从而陷入恶性的循环。
“要提高效率、增强经济实力,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竞争。这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其他国家。”博克纳说,通过国企改革在中国形成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表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大趋势、大环境下,充分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就是走混合所有制。
谁来混合?和谁混合?
哪些行业应该发展混合所有制?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混合应该到什么程度?如何顺利推进并释放改革红利?在这个过程中,又该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这一轮的国企改革,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要搞混合所有制。”徐乐江说。
他认为,混合所有制不能为了混合而混合,目标是国企要在改革中增强竞争力和活力。比如钢铁行业,现在钢铁企业多而且乱,已经开始浪费资源,既低效又污染环境,不改革不行。对于这类企业,混合所有制就是一个好的方式。
博克纳认为,应对国有企业分类进行清晰的界定。明确哪些行业可以发展混合所有制,哪些行业需要更多由国有资本掌控。
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也表示,应建立明确的进入机制,确定社会资本可以进入的范围。
至于和谁混合的问题,唐桥认为,要搞活混合所有制,不能单纯做加法,更重要的是相互间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能够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整合。
“具体操作上,我们比较倾向于那些有市场、有技术、有上下游观念的战略合作伙伴。”唐桥说。
他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就是要弥补双方的短版,发挥各自所长。无论是民资、外资,还是产业投资基金,都可以成为混合所有制中国企业合作的可选对象。
混合要迈几道坎?
事实上,民资参与垄断行业经营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探索,但现实中推进却不太顺畅,往往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徐乐江说,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会很漫长,而且难度较大,需要处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包括估值问题、无效资产的处置问题、职工安置问题等。
唐桥认为,如何确定持股比例,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一个难点。如果在混合过程中,国企一股独大,民企和其他参股仍为形式化、象征性的参股,不但不能激活国企的经营机制,反而会使民企参与的积极性降低,阻碍混合所有制的发展。
不同类型企业文化的融合也是一个问题。“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文化的碰撞是必然的。如果文化的融合不到位,反而会产生分歧、矛盾,甚至分道扬镳。”唐桥说。
让企业真正回归市场
发展混合所有制,关键是要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让企业真正回归市场。通过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提高运营效率,有效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唐桥说,我国应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还国有企业一个真正的企业身份。此外,他还建议建立完善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资本的属性角度去思考现代企业的管理。
徐乐江则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透明、公正、法制的竞争环境非常重要。
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总结十年来深度参与中国国企改制实践的经验认为,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之下,管理层持股对企业改制之后的持续成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赵令欢说,通过管理层持股,做关键决策的这一组核心人员就要把他们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力与企业的兴衰存亡绑定在一起。
有关专家也指出,加强外部监督和信息披露也至关重要。让国有企业的最终股东“全体人民”知情并监督,方可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