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迎着晨光实干”,不仅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红利,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参与和分享的红利。23日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年会上,与会代表对中国改革的期盼高度一致,普遍认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拓展世界经济增长空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表示,国际社会热切关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是因为当今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承担了增长引擎的作用,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一度达到50%以上。目前世界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深刻调整和变革成为经济运行的主旋律。国际社会同样期望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继续承担动力引擎之一的重大作用。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爆发以来已有6个年头,但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状态,形势更趋复杂;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支柱还没有确立,全球都在寻找新增长的有效路径。“虽然美国经济今年终于有可能达到3%左右的趋势增长率,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济转型。”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奥斯坦·古斯比说,因为美国经济已经不可能回到2008年以前的不可持续之路,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也正进行自身的转型和改革,这是美国经济的有利因素,会反作用于美国。
他的分析表明,此轮经济复苏的背后隐含着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全球经济发展已形成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双引擎”模式,缺少哪一方的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都不明朗。
与会中外代表普遍认为,中国走在正确的改革道路上,中国经济增长点与世界经济增长点高度契合,仍将是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者。
比如,中国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来说,这是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的新布局,将促进东中西部联动发展,促进要素在东中西部之间的连通,拉动经济增长。而对国际社会来说,这也是亚洲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需要,将可能成为亚洲整体振兴的两大“翅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季志业认为,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希望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中国寻求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为周边国家和区域合作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这一共同发展的机遇及相关举措,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积极的响应。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德·诺兰教授认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有着巨大的潜在共同利益,可以刺激周边国家经济增长,增加地区的全球竞争力。
再比如,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渣打银行集团首席执行官冼博德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的需要,人民币在全球被广泛使用,会给与中国有业务关系的海外企业带来巨大好处,对全球金融体系来说也是好事。
中国发展到今天,正发生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正在由世界工厂向既是工厂又是市场转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对外贸易的平衡性越来越好,进口量会不断增加,作为一个世界市场的地位正在不断形成;二是正在由一个资金吸引国向既是资金吸引国又是资金输出国转变,中国2013年引进外资1100多亿美元,而输出的资金也超过1000亿美元,且输出资金和引进资金正在取得新的平衡。
这两个重大转变,决定着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立足于释放市场活力,加快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核心就在于适应国际环境深刻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变化,使中国经济转向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无论是新型城镇化还是扩大内需,无论是扩大服务业开放还是注重环保治理、化解过剩产能,这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机遇,都同时是国际社会参与和分享中国改革红利的机遇。卡特彼勒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欧博赫曼表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应关注可持续发展,外国公司期待并愿意参与到中国的改革中来。
春意渐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中国将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