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硅行业新材料未来关键技术经过专委会和专家的辛勤劳动已完成编制上报工作,以此为基础,为编制‘十三五’行业规划提供素材和依据。有机氟产业政策行业建议稿已完成上报,待颁布实施。今年还将力争完成有机硅产业政策行业建议稿的编制,上报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这是笔者从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2013年年会暨2014氟硅产业发展与合作交流大会上了解到的消息。
中国氟硅工业协会秘书长葛方明表示,总的来看,氟硅行业2013年经营情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各企业运行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观。同时也看到,行业已进入“调结构、转方式”的攻坚阶段,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提高安全环保水平,促进行业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持续健康发展,是2014年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有机硅行业积极整合
在经历了连续两年有机硅单体产能过剩、行业恶性竞争、企业大部分亏损、一半以上企业减停产的艰难历程后,2013年重点有机硅单体企业的开工率达到90%,整个行业开工率达到80%,行业整合积极推进,龙头企业效益开始显现。
据葛方明介绍,自2010年下半年有机硅单体新建装置陆续投产以来,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市场陷入低迷。随着行业整合的推进,2013年情况有所好转,单体企业略有盈利,有机硅下游企业盈利较好。
国内有机硅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显示,2011年和2012年蓝星化工、宏达新材、东岳集团的有机硅业务均亏损;2011年新安股份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负,2012年实现微利;三友化工2012年盈亏平衡。2013年,有机硅行业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有了明显改善:新安股份预计实现盈利4.4亿元左右,三友化工和东岳集团的有机硅业务实现盈利。
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跃林认为,有机硅单体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关键补强填料气相二氧化硅的国产化和低成本化使得有机硅下游产业发展空间完全打开。
王跃林预测了我国有机硅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有机硅单体企业数量将减少,平均规模大幅提升。单体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是大方向,新安兼并宏达是一个示范案例,其他各方应加快进程。新建有机硅单体项目可能性不大,更多的是原有企业的技改和扩建。有机硅—多晶硅—草甘膦—烧碱循环经济大有可为。有机硅下游将逐步进入品牌化运行,散乱差的现象会逐步改变。靠近消费品终端的有机硅制品产业大有希望。
业内专家还指出,有机硅行业的重复建设也得到遏制。新建有机硅单体项目可行性降低,更多的项目是原有企业的技改和扩建。这有利于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有机硅下游产品也逐步进入品牌化生产,企业散乱差的现状正逐步改变。一些企业着眼于技术挖潜和延长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与国外巨头差距明显
中国氟硅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有机氟专委会秘书长王建中认为,近年来,地方政府推动的重复投资造成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随着各地氟化工新材料在新兴产业中的地位认识提高,有萤石资源的省市都将发展氟化工作为重点产业,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建立氟化工产业园,提升当地的经济。各地编制了基本相同的氟化工发展规划,从氢氟酸、氟化铝、五氟乙烷、三氟甲烷到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氟橡胶等。此外,除了原有氟化工企业快速扩大产能外,许多不了解氟化工的企业也纷纷投资氟化工。由于技术与产品雷同,造成产能过剩与价格竞争,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近年来,国外氟化工巨头进军中国,加剧国内企业竞争的压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外氟化工企业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将在占领中高端市场后,形成对通用产品市场的冲击。一方面促进了国内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
我国氟化工企业与国外氟化工巨头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氟化工市场,王建中建议国内企业从以下几点入手,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确保自身及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认真分析氟化工的市场情况,谨慎投资氟化工项目。提高氟化工产业的准入门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走规模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提高我国氟化工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氟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寻找新用途。建立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国家政策扶持的氟化工新产品研究、工程开发和加工应用的技术平台。
三是重视安全环保问题。氟化工生产涉及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和易燃易爆物质,随着产能的扩大和新装置的投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氟化工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此外,安全和清洁生产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和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葛方明表示,经过“十一五”、“十二五”高速发展,氟化工装备实现了大型化、国产化。但当前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资源消耗过快、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以及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端产品为主,中高端依赖进口,与欧美比较,我们的差距很大。产能占世界的50%,但销售额只占世界30%。下一步,氟硅行业要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清洁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