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虽然关于钢铁业“亏损”的报道屡现报端,但随着年报披露接近尾声,从业绩数据来看,深陷行业冬天的上市钢企境况似乎有了不小的起色。根据数据统计发现,截至4月27日,已有28家上市钢企发布2013年年报,从盈亏来看,仅有3家亏损,而2012年同期报亏的钢企为10家;从业绩增幅来看,共有19家钢企的净利润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占比近七成。这意味着什么呢?
净利增长之谜
据证券日报报道,尽管看上去钢企亏损面大幅缩减,钢企业绩出现回暖,但钢铁业低迷运行的态势仍难言好转,钢价低迷致使企业经营依然挣扎在盈亏线上,所谓的净利润增长多是依靠输血或者施展财技而来。
南钢股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思明日前公开指出,该公司列入对标的59家大中型钢企中,有39家不同程度地延长了折旧年限。很多钢企在报表处理上采取变通措施。
以去年的行业亏损王鞍钢股份为例,该公司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亏损了21.46亿元和41.57亿元。而公司2013年年报显示,鞍钢股份2013年营业收入为753.29亿元,同比下滑3.69%,业绩未见什么起色;但是净利润达到7.7亿元,同比增长119.13%,成功扭亏为盈。
而鞍钢股份能够扭亏为盈的主因正是在于其调整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自2013年起,公司将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从30年延长至40年;机械设备、传导设备从15年延长到19年,将动力设备从10年延长到12年,由此直接减少公司2013年固定资产折旧额人民币12亿元,分别增加股东权益及净利润人民币9亿元。
无独有偶,首钢股份去年8月份发布公告称,从2013年8月24日起,公司将固定资产分类中的机械设备、冶金专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14年、15年调整到19年,由此影响2013年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增加不超过1777万元;凌钢股份则从2013年4月1日起对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进行调整增加净利润约6750万元。南钢股份也曾发布公告称,从2013年4月1日起,公司将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由30年调整为40年,由此净利润增加约0.66亿元。
实际上,除了调整资产折旧年限,甩卖资产也是上市钢企调节利润的常用手段。如2013年第四季度,山东钢铁通过出售旗下济钢和莱钢的部分股权,获得收益约2.77亿元;与此同时,另一家徘徊在亏损边缘的钢企华菱钢铁,通过将旗下的焦化资产转移兜售,也获得超过3亿元的收益。
另外,数据还显示,2013年全年,上述28家上市钢企共获得19.9亿元的政府补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钢企盈利不济的同时,负债率也在持续攀高。
上述28家上市钢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4.5%。其中,14家钢企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3家超过80%。目前资产负债率最高的是抚顺特钢,达85.1%。同时,上述28家上市钢企去年年末负债合计高达7128.1亿元,比上年同期的6675.9亿元增长6.7%。其中,流动负债合计为5873.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5307.8亿元增长了10.6%。
以抚顺特钢为例,其财务压力从资产负债表中便可显现出来:截至2013年年末,公司的短期借款约为33.3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增21.6%;应付票据约为48.2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增34.7%,对于该数据的飙升,公司解释,系增加承兑汇票支付和融资所致。
事实上,上市钢企的资金实力、融资能力在钢铁业中已是佼佼者,如果它们的境况都艰难如斯,其它钢企的日子无疑更为糟糕。近日,工信部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表示,2013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升至69.4%,负债总额约3万亿元。
而另一组可供对比的数据是,2008年以前,我国重点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均低于60%;2008年-2012年期间,重点钢企资产负债率最高值为2012年的68.5%,而2013年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9.4%。
对此,杨思明也指出,当前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预计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的企业会不断增加,资金链断裂的企业也开始出现,不少银行已经收紧了钢铁业的贷款。
另据新京报报道,仔细来看,本轮钢企利润好转更多来自于主营业务外收入,钢铁主业在亏损线上徘徊盈利艰难的状况并未彻底改变。根据中钢协的报告,今年1-3月,重点钢企累计亏损23亿元,其中钢铁主业整体亏损41亿元。这也是钢铁主业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至今,连续10个季度亏损。
“总体上看,本轮钢市回暖有季节性因素在里面,行业供需的颓势并未实质性扭转。”钢材分析师邱跃成认为,鉴于宏观政策上暂无利好消息传出,未来钢价持续上涨的动力不足。
非刚产品扩张
在行业“春天”未来临之间,发展非刚产业似乎已经成为钢铁业的共识。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思明表示,今年以来,整个钢铁行业出现了少见的普遍亏损、企业资金面紧张的情况。除了宝钢、沙钢、武钢等可能略有盈利之外,一季度预计相当一部分钢企的钢铁主业亏损。
对于杨思明的言论,分析师表示,宝钢、沙钢、武钢这三家钢企之所以能够盈利,靠的不是主业,而是非钢产业的盈利。“没有非钢产业的补充,钢铁厂经营处境会更糟糕,前行步履会更艰难,就连宝钢其实也是非钢产业在支撑。”
据了解,宝钢的主要业务布局分为钢铁主业、资源开发业、钢材延伸加工业、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服务业、煤化工业。这种产业布局被宝钢称为“1+6”。从宝钢去年年报中不难发现,宝钢金融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为5.84亿元,毛利率高达53.64%。
此外,宝钢在非钢产业上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行业低迷之时,宝钢仍然得以稳住其一哥的地位,多元化协同发展战略的功劳不小。数据显示,宝钢拥有的上海钢铁交易中心这一电商平台,去年全年交易量达200万吨,注册客户2.6万家。
不仅如此,32家上市钢企中,超过半数的公司旗下经营物流、运输类公司。依托公司钢材生产,亦或利用企业所有资源的优势搭配矿产开发,包括武钢、华菱、南钢在内的十余家钢企纷纷设立现代物流公司、港务公司和装卸运输公司。
甚至有部分钢企借助非钢产业达到脱帽的“奇效”,根据鞍钢发布的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预计去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亿元,因2012年41.57亿元高亏损额而披星戴帽的*ST鞍钢终于得以脱帽,躲过退市危机。
而对非钢产业的“大行其道”,分析师表示,“原则上钢厂就应该踏踏实实专心炼钢,如果脱离钢铁领域太远,确实不利于钢铁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型国企。只是,作为一家企业,盈利了才能养活工人,不发展非钢产业,仅仅靠钢铁主业,没有需求终究是不盈利的”。
“你不发展非钢产业,别人就发展,这样你的资金链慢慢陷入困境,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肯定就在你身上上演,这就是钢企所面临的尴尬,明知道要拯救主业,但却不得不马不停蹄开发非钢产业。”分析师表示。
而在我的钢铁网分析师徐向春看来,现在很多钢企都选择了这条路,只是,整个经济形势不被看好,投资不一定会稳赚不赔,非钢产业的投资能给钢铁企业带来多大的改善不好说。
徐向春透露,“本质上说这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钢铁企业如果是围绕主业来发展非钢产业,这还能说的过去,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投资矿山以保证原料的供应,或者向下游延伸进行产品的深加工、配送等来保证销售渠道,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是比较可取的方式,风险也会相对小一些。如果跟主业没有关系而去盲目投资,势必会面临较大的风险,专业性的差距会导致竞争力相对较弱”。
徐向春进一步表示,国内钢企的做法和国外企业恰恰相反。
当一个行业处于困境的时候,西方国家通常的做法就是瘦身,获取现金流来保证自己主业的运行。本来企业经营就困难,遇到风险时要做的应该是把资金安全放在首位,而不是继续扩张进而出现财务风险。如果主业亏损,资金又流出去了,资金周转不开,就会面临破产的风险。
像国内钢企这样向其它行业扩张,其实是一种背道而驰的做法,国内的钢企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资金周转不开先挺着,这样不但不能瘦身,反而越减越肥,体现出国内钢企的风险意识不强,海鑫钢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徐向春认为,其实处于行业的低迷期,企业应该采取一种保守的策略,不能本末倒置,除非企业要放弃钢铁主业。总之,钢企要以安全和生存为主要目的,做长远的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