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公开市场操作结束后,央行实现久违的大额“放水”,本周净投放1200亿元,创今年1月底以来新高。而彼时的单周3750亿元净投放,是在农历春节前最后一个完整周出现的,属于非常规时期。这似乎更凸显了本周操作的深层含义。
值得思考的是,此次千亿规模投放,会否与今年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某些字眼相呼应?此前,不少券商研究人士对历史上该种报告措辞的细微变化进行对比后得出判断: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现曙光。
尽管降准未能出现,但央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央行会主动作为,以适时预调、微调的方式管理流动性,保证经济平稳增长。
事实上,此次1200亿元资金净投放,在物价指数明显回调、房地产市场压力陡增、实体经济仍显羸弱的特殊关口,起到了强化市场放松预期的作用。当大家都产生“是该放松了”的想法时,我们更应琢磨一下央行此次大规模投放的真正原因。
首先,时隔4个月的这次大额资金净投放,是与国务院对高铁建设和支持棚户区改造的“钱宽”节奏相吻合的。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债近期受到市场追捧,为此做了诠释。
其次,美国三季度加速退出量化宽松(QE)时点的临近,宣告了我国一直以来相对紧缩的“防冲击预演”告一段落,紧平衡向松平衡过渡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第三,欧洲央行将实行QE与美国要加速退出QE的矛盾冲击,可能放大国内房地产市场压力,对中国经济软着陆造成影响。此时适当加大预调和微调力度,在宏观层面利大于弊。
第四,2014年的企业偿债压力及信托兑付压力有所加大,机械造船、建材地产、钢铁化工等产能过剩或资本密集型行业,已面临强周期后的资金压力考验,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得以凸显。
最后,随着中美汇率格局僵持及其导致的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大幅收窄,我国以往通过外汇占款释放流动性的老路或面临挑战。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已明显走高,在商业银行“半年考”时节,货币当局若不及时打消市场对“钱荒”的恐惧,金融稳定或又面临新的难题。
不过,也应认识到,公开市场投放是建立在诸如14天、28天这样的回购操作基础之上的,这仍显示了央行的谨慎态度。真正的放松,仍有赖于降准、降息等手段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