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内阁府6月24日公布新的经济改革方案,旨在释放经济潜力,振兴日企、刺激股市,从而进一步提振经济增长率。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日本经济第一季度实际增长率为6.7%,2013财年高达2.3%,为近20年来少有。日本政界和媒体认为,这是“安倍经济学”取得的巨大成果。仔细探究,其实不然。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出现景气或衰退,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日本经济回升也不例外。除“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作用外,两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一是经济周期。日本经济此前经历了7个月的衰退,2012年11月触底,2013年刚好进入战后日本第十六次经济循环高涨期通道。二是消费税提高前集中消费的拉动。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日本住宅及汽车、大型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销售骤增,扎堆消费推高了经济增长率。因此,短暂景气并不意味着日本经济已摆脱通缩进入自律性复苏轨道,未来能否继续强势增长难有定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虽然拉动了股市、降低了汇率并推动了物价上涨,但其效应已明显减弱或正在消失——“安倍经济学疲劳症”正在显现。例如,日经平均股指在2014年1月冲破16000点大关后,便开始出现下挫和震荡,目前基本在15000点徘徊;日元兑美元汇率在跌破105日元后,大体维持在102日元左右。这意味着安倍今后利用量宽政策刺激股市重新回升和日元贬值的空间已十分有限。鉴于日本财政目前处于无钱可用境地,新的刺激政策难以期待。
其次,物价上涨的同时工资没有跟进。在量宽政策的刺激下,日本在实现2%通胀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十分棘手的局面是,日本民众一方面实实在在地承受着3.2%的通胀率,另一方面工资上涨微乎其微。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职工实际工资下降了3.1%,且未来看不到大幅涨薪的可能。这势必导致日本家庭实际购买力降低,令私人消费陷入长期萎缩。
再次,提高消费税带来了负效应。自今年4月将消费税从5%提高到8%以来,日本企业与百姓生活似乎未受太大影响。但从数据看,4月份私人消费支出明显下降,零售额同比减少4.4%,汽车销量5月同比下降6.9%,消费萎缩如期而至。其实,民众更担心的是,明年10月还将上调消费税率2%。长期的增税预期,对内需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并不强劲,而安倍的右倾政策又令日本与其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及韩国的关系日趋紧张,这预示着日本对这两个国家的出口很难扩大。加之核电站重启困难、伊拉克局势恶化致原油价格上升,进一步增加了日本的进口负担,令贸易逆差局面无解。
安倍新的经济成长战略中,提出了下调企业税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目标”,但基本都是对《日本再兴战略》的重复或强调,几乎没有新意。一位美国前官员认为,安倍的三支箭给人留下的印象是,讲的要比做的多。由于缺乏具体措施,上述新目标究竟能有多少落到实处,令市场十分怀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