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投资增幅回落,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同比增长18%。工业增速放缓,但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却同比增长12.4%。数字一减一增之间折射出中国工业怎样的变化?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对此进行解析。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但作为工业主体的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较上年同期仅回落0.1个百分点。
苏波认为,制造业增速高于整个工业增速,说明生产活力的提升。从利润来看,也有向好态势,市场信心逐步改善。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8%,其中制造业的利润增速达到13.8%。
“目前的经济增速下滑已不主要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而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资源环境等外部条件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生产活力和利润的向好,恰恰反映了工业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的进展,工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已经显现。”苏波说。
上半年,工业投资8.7万亿元,增速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同比增长18%。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12.4%,快于工业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
苏波说,我国工业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将成为常态,不可能仍以规模扩张和建设快速为发展目标,结构转变,动力转换,是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他认为,结构的转变正是需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结构优化、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工业体系。
在苏波看来,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核心问题。2013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达到了2313亿美元,超过原油,是第一大进口商品。“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质量事件时有发生也阻碍了我国工业品牌效应。目前,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此外,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偏低,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环境问题严峻。
“中国工业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打好‘质量牌’,确立信誉和品牌,并坚持绿色发展,在绿色发展中解决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技术产品缺乏,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苏波认为,从工业大国转向工业强国,仍然任重道远。
“只有不断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产业结构,才能逐步实现工业的既大又强。”苏波说,工信部已经提出了关于构建工业强国体系的设想和初步规划,未来将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技术溢出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行业准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转移;同时继续下放审批事项,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